多媒体会议解决方案
序:会议系统产品的发展进程;<br>多媒体会议系统技术方案介绍;<br>
一、基本型讨论式会议系统。<br>
二、智能混音,视像联动实现多话筒同时使用的自动控制。<br>
三、快速、灵活布置移动会场的解决方案<br>
四、如何构建一体化网络智能视听会议室<br>
五、同声传译与红外线旁听系统集成方案<br>
六、大型国际及国家重要会议系统的设计与应用<br>
七、主流趋势——基于网络传输的多媒体会议解决方案。<br>
序:会议系统产品的发展进程;<br>
序:会议系统产品的发展进程<br>
一、会议系统应用需求回顾<br>
狭义的电子音频会议系统只是音频扩声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属于音源的一种,区别于<br>
单只使用的会议话筒。在此基础上,发展为广义的电子会议系统概念,包括多语种的同声传<br>
译与旁听系统,甚至于集成了视频跟踪及电子表决系统等。<br>
音频会议系统的产生缘于解决电子扩声系统中多话筒同时使用时出现的问题。<br>
按照会议的进行方式,大致上可以分为报告型会议和讨论型会议。报告型会议是指只有<br>
少数人需在主席台上发言,其它人坐在台下只听不说;讨论型会议是指与会人员都需发言,<br>
而且是没有固定的发言程序,你说一句我插一句,往往有数十人需要每人安排一支话筒。<br>
传统的会议扩声系统是多支话筒以有线或无线的方式连接到音控室的调音台上,由一名<br>
音控员负责实时操作控制每支话筒的通道,再送入功率放大器推动场内的音箱或声柱。这样<br>
的系统如果只是一般报告型会议场合的应用还能满足,但如果需要多人讨论性的发言,或者<br>
有些大型的会议,主席台上每人都需要一支话筒的情况,则难以运转,存在一些弊端,如话<br>
筒的数量受到限制、多支话筒共用降低了系统整体性能、操作及维护不便、以及室内声场均<br>
匀度和语言清晰度难以保证等。<br>
专门设计的音频会议系统(又称桌面型会议扩声系统)采用了有别于传统扩声系统的话<br>
筒控制方式及放送方式,较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br>
桌面型会议扩声系统列为乙级以上(含乙级和甲级)智能化会议室的必备器材,特别适<br>
合多人发言讨论的场合,包括商务会议、学术讨论、新闻发布和当前流行的各种“论坛”等<br>
形式,亦便于教学培训中主讲人与听众之间的双向交流。每位与会者都可在自己座位申请即<br>
席发言,无需来回走动或传递话筒。会议主持人拥有“优先”权,可控制会议程序。由于整<br>
个系统具有很高的清晰度、灵敏度和可靠的抑制啸叫能力,能确保各类会议的优良效果。<br>
二、现代会议系统的发展特点<br>
专业会议系统的出现完成了话语权的有序管理,很多人一提到会议系统,首先想到的是<br>
一个词就是“手拉手”,当然,“手拉手”式发言单元的设计是最常见的一种解决方案,但其<br>
不等于会议系统的全部,在其发展历程中,除此之外,还有其它多种多样的解决方案。<br>
4<br>
1、多话筒的手拉手式连接:<br>
所谓“手拉手”式的设计,每支话筒不是直接接入调音台,而是一支接一支地串联起来,<br>
最终接入一台控制主机,再由这台主机提供线路电平的音频输出送入调音台或其它前级混音<br>
设备。这种形式的会议系统由德国贝拉公司发明,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面市,较好地解决<br>
了多话筒单一输出的应用需求,并且安装方便快捷,受到了市场的欢迎。<br>
2、多通道的同声传译系统<br>
在这个产品的基础上,又开发出了一根多芯电缆可以同时传输多个语言通道的同声传译<br>
型手拉手式会议系统,以及与之配套的长波/红外线方式的无线旁听系统或有线旁听系统,<br>
极大地丰富了会议系统概念的内涵。<br>
但这种纯模拟音频信号传输的会议系统不可避免地摆脱不了模拟音频电路的局限,如易<br>
被外部杂讯干扰,线缆不能拉得过长等,而且无法做到集中管理控制。<br>
3、数码音频与数字控制技术的引入<br>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随着数字音频技术和数字控制技术的逐渐成熟,出现两种不同的<br>
产品发展方向:一是以飞利浦公司的DCN 会议系统为代表的数字会议系统产品,通过发言<br>
话筒底座内置的模/数和数/模芯片,直接将拾取到的发言人的话音转换成数字信号再传输出<br>
去。但由于当时数字音频技术发展的局限,加上制造成本的限制,其采样频率和比特数较低,<br>
主观上音质欠佳。<br>
另一是以SONY的SX 会议系统为代表的数控会议系统产品,其音频信号的传输方式仍<br>
为模拟音频,通过精心的设计与高超的制造工艺来保证其优越的音频性能,辅以数字式的控<br>
制信号传输方式来实现对系统的实时管理控制。<br>
4、视像连动的实现<br>
近年来多媒体的概念深入人心,远程视频通讯的技术与产品日趋成熟,为了更好地为多<br>
媒体会议服务,音频会议系统引入了视像自动跟踪的概念,会场中安装的摄像头可以自动转<br>
向当前打开了发言单元的座席。其原理是通过第三方设备或系统主机内置的控制协议,将第<br>
一支发言单元的地址码与摄像头的预置位一一对应起来。<br>
5、网络音频技术的发展<br>
世纪之交之际,数字音频与IT 网络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许多实验室内的成果迅速转<br>
化为产品,以比利时televic 公司为代表的数字电子技术先进厂商开发出了新一代的数字音<br>
频网络会议系统,其特点是应用了IT 技术的最新成果,不仅实现了高品质的数字音频信号<br>
的传输与转换,而且其多级多PC 控制系统是通过TCP/IP 协议来实现的。另一鲜明的特点
re:是系统连接电缆直接使用标准的五类线或六类...
是系统连接电缆直接使用标准的五类线或六类线,所有设备的接口都是通用的RJ45 接口,<br>降低了系统布线成本,在标准化和通用性方面为系统安装提供了便利。<br>
6、智能混音的技术<br>
另有一些厂家独辟蹊径,开发了智能混音设备来解决多话筒同时使用的问题,不需要特<br>
别的发言单元,可直接连接多支普通话筒,通过智能电路来实现自动关闭非使用中的话筒通<br>
道和自动打开使用中的话筒通道,而且可以通过多台主机串接的方法实现较大的系统应用。<br>
典型产品如铁三角的AT-M351 智能混音器。<br>
7、无线通讯的应用<br>
此外,还有一些厂家开发了一些独特的会议系统解决方案投放了市场,并在一些特定的<br>
用户群中引起了兴趣。如一些厂家推出的无线会议系统,单只发言单元是完全没有线缆连接<br>
的,通过红外线或射频方式进行语音和控制信息的传输。但这只是指用户界面是无线的,实<br>
际上还是离不开会议室内接收发射系统的布线。<br>
三、现代多媒体会议的具体需求<br>
不同的使用单位对多媒体会议厅应具备的功能会有不同的要求和侧重点。如按功能的侧<br>
重点划分,目前常见的大致可分为一类是以会议功能为主,包括研讨、演讲、讲座,加上主<br>
席台上的文艺表演、群众性文娱活动、播放投影等功能。这类会议厅通常设置固定的观众座<br>
席,有些还配有会议桌或活动的“小桌板”,地面常做成阶梯形以获得较佳的视觉和听觉效<br>
果。这类会议厅多见于政府机关、部队、学校和科研机构。另一类会议厅除具备上述功能外,<br>
还加上宴会、餐饮、舞会、专业表演以至举办各类展览活动等功能。观众座席多采用活动形<br>
式,可按不同活动内容灵活摆放甚至撤走。地面通常取平。这类多功能厅多见于宾馆、酒店、<br>
会展中心或工厂、企业、事业单位。以上各类会议厅取名各异,如“学术会议厅”、“多功能<br>
会议厅”、“多功能礼堂”、“国际会议〔或宴会〕厅”、“会展大厅”、“电子会议中心”以至“文<br>
化艺术活动中心”等等。<br>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建设部联合颁布的GB/T50314--2000《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中把<br>
多功能会议厅(室)列入智能建筑的范畴。该标准把智能建筑划分为甲、乙、丙三个等级,<br>
分别对各个等级的通信网络、办公自动化、安全防范、综合布线和智能化系统集成等提出不<br>
同的标准。其中对各个等级智能建筑中设置的多功能会议厅的音、视频设备配置分别提出了<br>
具体要求。由此可见,现代多媒体会议厅已发展成为集音频、视频、通信、计算机以及多媒<br>
6<br>
体等多种先进技术于一体的智能化系统集成。因此在确定需求方案时,不仅要明确本厅实际<br>
需要具备哪些“功能”,应包含多少个“系统”,并明确各个系统具体执行哪些规范和标准,<br>
达到什么指标;同时还必须对多功能厅的“智能化级别”明确定位,以确定智能系统集成所<br>
配置的设备应达到哪一级标准等等。而且方案中从设备配置到系统布局都应充分考虑到由于<br>
各种原因导致目前暂不配置但今后升级必需配置的系统,应当预埋必要的管线和预留扩充的<br>
接口,便于日后升级时不必再“开膛破肚”或“全部更新”,从而体现了方案的规范性、先<br>
进性、前瞻性和可扩性。<br>
一个智能化多媒体会议厅通常需要配备有音频(包括拾音、放音、信号处理、录音等子
re:辛苦了
辛苦了re:我已详细看过了,帮你顶
我已详细看过了,帮你顶re:好贴,谢谢!
好贴,谢谢!re:辛苦了。谢谢!向您学习!!
辛苦了。谢谢!向您学习!! 谢谢!!!!!!!!! 看完了 好累哦 呵呵 写的非常的好 很全面` 很好,非常好,支持楼主 严重学习。。然后收藏下来:D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