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音响的关系
摘自短歌行音乐音频论坛 <br><br>
其实为定这个题目我想了好长时间,因为音响和音乐的关系与音乐和音响的关系不同,牵涉到主动和被动。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如果您曾经观看聆听过交响乐队或歌剧演出这一类的现场音乐会,那您一定会对那种没有经过任何音响设备扩音的真实音乐记意深刻。在以往的文章中曾经谈过什么才是真实的声音。我们都知道声音的录制和重放必然是有损失的,HI-FI音乐永远不可能与现场音乐百分之百相同,透过音响来听音乐,永远都会缺少某些东西,再好的音响重放出来的音乐效果也只能与真实的音乐相近而不能相同。<br>
<br>
既然你知道真实声音是什么样子,而音响又无法完全重播出来,因而摆在您面前的就是一个两难的选择,一方面是由音响所播放出来的音乐,另一方面是高级音响器材本身。音响器材越高档,所播放出来的音乐就越接近真实,要做一个幸福而且聪明的音乐迷,您是把注意力集中到好好欣赏音乐上,还是集中到音响器材上呢?如果只是拥有最高级的器材而不去好好地欣赏音乐,即使拥有几万元级的名贵器材也只能说明有钱而已。这种人不是在音乐上发烧,而只是在花钱上发烧。特别我们有一些学生要父母的钱来发烧,这样的发烧是不健康的,因为发烧本身是一个精神上的东西,如果你让其他人牺牲某些东西,以便建立属于自己的快乐,显然是不可取的,那样的话你不能叫发烧友。音乐是一种生活,你连一个爱字都不懂,又怎么懂得生活呢?你不懂生活又怎么懂音乐呢?你不懂音乐又怎么懂得发烧呢? <br>
<br>
自从我的表弟教我上网的知识,所以只要我一有时间就在一些论坛里灌水和学习,这样很多朋友都知道我是一个发烧不良分子,我喜欢网络文化。但是电脑却与人脑有一个最大的差别,人脑除了思考外还会享受,而电脑却不能。我可以让我的电脑演奏贝多芬的音乐,却没法叫他喜欢贝多芬!再好的电脑也只是一个工具而已。音响也是一样,只不过是一个播放音乐的工具而已。台湾音响界前辈彭康德先生很早前就说过:“一个只买得起十万元音响却收藏了一千张唱片的人,比拥有百万元音响却只有几十张唱片的人便值得尊重!” <br>
<br>
一但发烧友有了追求音乐而不是音响的正确观念后,玩起音乐来就会自在自得,而不会成为一堆冷冰冰器材的奴隶。曾一位朋友打电话告诉我,他不知道目前使用的器材够不够好,是不是还有升级的必要?结果报上来的器材名单吓得我倒吸一口冷气,那么昂贵的器材再过十年我都不一定买得起,为什么他会觉得还有“升级空间”呢?《孙子兵法》说,“为将者需役物而不役于物”。音响器材的任务是提供音乐欣赏,管它是巴赫、贝多芬或者麦丹娜、罗大佑,只要能从音乐里面获得心灵的享受与满足,这就是音响最大贡献。越好的音响越能提供接近真实的感动,如此而已,对音乐的内容并没有什么决定性影响。只拿着几十张发烧片而在那里斤斤计较,对枝微末节吹毛求疵,稍有不满就花钱换机,这样的态度是不值得鼓励的。有些音响评论人提出一个“舍得”道理,有“舍”才会有“得”,如果能舍去盲从的高价音响攀比,很自然就会得到音乐的喜悦。发烧友与音乐迷有明显的区别,后者听音乐,前者听器材,任何时代都有音乐迷,而发烧友这类音乐迷只是在高科技时代才胡可能出现。<br>
<br>
听音乐与听音响都是听,一切感受都由作用于听觉的声音唤起。据说正宗的发烧友都以长一双金耳朵自豪,当然对于这一点我们也可以持怀疑态度,人的听力范围很容易测定的,其结果由听力频谱图显示出来。据生理学家研究考证,耳朵是人身体器官中最早开始衰退的。荷兰学者勃纳德.利维古德说:“从19岁开始,人耳听到的频率逐渐变窄”。换句话说,当我们逐渐变老时,我们能听到的高音和低音越来越少。就像一位朋友说的:“老兄,你根本不需要玩些高保真的昂贵设备,因为你听不到两端的声音”。然而,发烧友们都能听到“两端的声音”,都能分辨音质、音色的细微差别吗?很难说。发烧友们通常津津乐道的松香味、空气感、轮廓感都多少些玄。拿松香味来说,它用来指拉弦乐的弓常要擦松香。发烧友便用松香味来形容弦乐中的毛刺感。仿佛由听觉带动了嗅觉,闻到了弓与弦之间散发出来和松香气味。这本是陷匿在乐曲演奏后面的声音,而发烧友需要长一双善于解析音质组成的耳朵,将注意力集中在音乐欣赏者一般并不关注的细节上。至于凝神贯注的发烧友听到的是不是松香味,也就凭他自己说了。<br>
<br>
说起来发烧友绝不是只听出一种味就过瘾的,够格的发烧友须有极强的听觉辨析能力,须在听一支庞大乐队演奏时能够数人头,对声音作定位分隔,整个乐队的排列有如目睹,并分辨各种乐器所在位置与音色水准。如钢琴有没有木味,管乐有没有空气感,低频是否像肥肉等。一位行家夸奖某张CD之靓时说:“有如音符一件件一粒粒吊在空间”。作为最抽象的艺术类的音乐本来能够饱含最丰富的情感和最深刻的思想,一首乐曲(尤其是交响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完整性是天才作品的重要标志;它的有机体是由无数音符构成的,每一个音符都是组成整体的适得其所的一部分, 每一部份都是为整体存在着,来促成整体的印象。整体的指向是那无法用其它艺术开工来传达的生命体验。<br>
<br>
一套HI-END高级音响只是一堆冰冷的机器而已,只有被赋予音乐,它才真正有了灵魂,具有了生命。音响最终是用来听音乐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只有音乐,或者说借助于音响设备去欣赏音乐,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发烧友。否则,将永远在音乐之外徘徊。一套几万元级的高级响组合,只是用来听“打烂玻璃”或验证《1812序曲》中的几声炮响是否逼真,这岂不是暴殄天物、与真正的爱乐精神背道而驰吗? <br>
<br>
然而,音乐与音响毕竟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谈不上谁是手段谁是目的,谁是载体谁是内容,很多传统上被人们认为是“形式”的东西,实际上本身就是内容,或者说是二者的统一体。就如画家笔下的线条,颜色;舞蹈家的形体动作;文学家笔下的文字符号等等。音响与音乐的关系也是这样,固然可以说音响效果是服务于音乐的,但音响效果又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本身就充满了听觉上的魅力,否则我们就很难解释这些音响效果为什么会对发烧友的听觉产生强烈的冲击力了。雨笛的老板刘智富曾经这样说:“好的音响是音乐忠实的传道师!”<br>
<br>
因此,固步自封、抱残守缺是不可取的。我们没有理由拒绝新的科技成果带给我们的好处。对于音响技术无限的发展可能性来说,永远不会有最完美的音响器材出现。但必须承认,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录音还原技术在今天已相当成熟,花少量的资金组合一套让人沉醉于音乐的器材并不是一件难事,但要真正走近音乐并进入音乐却绝非易事。换句话说,拥有高级音响与拥有音乐并不能等同。<br>
<br>
发烧器材与其它电器产品的一个最大区别就在于它不仅仅只是一种纯物理的技术产品,它蕴含着浓郁的音乐文化背境、艺术色彩。因为音响最终必须服务于音乐这种听觉艺术,并经听乐者聆听鉴别而最终获得认可。所以它不但是一种科技产品,而且还必须是一种艺术品,还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和个性。要不然怎么会有英国声、美国声、德国声之说呢?广东音响和北京音响或者说中原音响不同,这是版块文化所至,黄河文化不同与珠江文化。我的偶像华为的老总任正非曾经这样说:“一个民族的人在制作一件产品时必然会把本民族的人文背景、文化修养、艺术造旨以及科技水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br>
re:“好的音响是音乐忠实的传道师!”那么操控...
“好的音响是音乐忠实的传道师!”那么操控音响得人就是操控传道师了,呵呵<br>虽然我还不懂音乐,但我还是想拥有一套好的器材
re:我觉得还是原音的好
我觉得还是原音的好re:器材的好坏直接影响原音的还原
器材的好坏直接影响原音的还原re:是否正确请说说吧
是否正确请说说吧re:“发烧”一直就存在“软件”发烧和“硬件”...
“发烧”一直就存在“软件”发烧和“硬件”发烧两派,我的意见是在一定硬件基础上偏向于“软件”派!硬件是载体与根基,而软件是内容与灵魂。我更注重后者,这个问题是个人喜好不同,不存在是非对错。不管是哪种派别,只要各自能够在发烧中获得收获和享受,那就是意义所在。re:要想有好的音质我个人认为,一定要有好的音...
要想有好的音质我个人认为,一定要有好的音源(CD)还要有好的音响系统。re:好的音乐必定要有好的软件记录,好的软件必...
好的音乐必定要有好的软件记录,好的软件必定要有好设备来播放,同时有了以上的因素之外,没有好的线材也不行.re:这两者相辅相成啊,没有好的音响,在好的音...
这两者相辅相成啊,没有好的音响,在好的音乐恐怕.....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