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yao_vip 发表于 2008-10-12 16:06

关于EQ的扫频

EQ效果器在给各分轨处理的时候,大多数都有个笼子的概念。而且这个概念相当清晰,写书的,写网上教材的人都是那样,看图例操作。比如哪里该给哪里让,哪里该提升,哪里该衰剪等等,井然各轨的初始频率在他们心中都是一样的,都是一条平坦的直线,我觉得这到也是很直观。
可是正因为每个EQ的初始无效果状态都是一条平行线!这就意味着每一次改动都建立在平行线上。而每个乐器轨的初始频率根本上就是大不相同的...............怎么好拿来做对比,那么笼统呢!比如低鼓在某个频点做了 2DB的峰谷,于是BASS就理其和它叉开一点,在另一个频点做,看似多美好..............到底最后出来的效果又是我们心理想要得到的绝对值或者最佳值吗。如果不是又搞那么绝对,那么有把握的操作做什么.........
其实如果所有的图示EQ效果器,都能在初始无损状态下是这个音轨的相对频率包络线,而不是永远的一条直线该多好。我们就在这上面做提升,衰剪工作多么美好!!!
是的,我们该利用扫频,扫描掌握每件乐器最为优秀的频段。在做EQ之前都给来个扫频,是个好的习惯!!!可是目前网络上EQ的文章很少提及到它,多凡是大胆的衰,大胆的切,大胆的提.............于是那许多个音频轨的EQ直线,就成了一个绝对的东西。于是我们就在给几十轨一模一样的频率线做劈叉,做提衰........
另外一点,我一直觉得有些人大胆的做低切,高切,认为切掉的并不重要,都是垃圾音,不应该出现。这样每轨都能清晰,能独立.....如果真是这样,我们的音色厂商就白白浪费了他们的情绪,音色的情绪,音色的质感,特点。这.....随意切不得!!!!这不是你所录来的有垃圾低频,有谐波高频的人声。。。是的,一个优秀的歌手的嗓子在未做任何处理下是最具特色的,用来捕捉这些细节的一支顶级话筒也是千挑万选的.........试想,你切它干什么,切了它就等于你否认了歌手,话筒存在的意义。。。音色亦如此。。。。切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切在你有绝对把握的情况下......你没有扫频就不知道这个乐器所能达到的最佳频率状态,于是它们就惨遭毒手了。。。。。。。。不知道大家感觉到没有,国外的音乐越来越讲究的是频率饱满,而不是各频段一味的透彻,清晰。我们还在强调低鼓 BASS狂切,乐器摆位。试想在做到饱满前,他们是绝不会跟你一样用很多EQ的。。。
不知是哪位高人透露了混音的最高极限一说。到厕所去,所听到的在卧室播放的音乐,乐器声相依然是一样的。这听来有点恐怖。仔细想想,并不是不无道理。。。回到我们的课桌上吧“别乱动,站在中间,认真听....把监听再摆好点...哇...我听到吉他了YE,好清晰在右边70角,爽....帅...”我们只能这样,其实我们有很认真。后来,那极限说法在延续,顶级的混音是不需要PAN的。EQ搞定................我想,这应该牵扯到了扫频。
还有,我一直这么认为,在EQ里应该没有音量,电平这一说法,除了增益外。。。很多人总是在频段上提高了一点点,就说其在某个频段提升了几DB的音量。我觉得根本就是错误的!EQ和音量处理完全是两码事吧!
但是人耳的感觉里,在EQ线上做频段提升衰剪的时候,的确明显的会感觉到音频轨的频段音量都在变化...的确是在大,在小.......哎...........我原来一直以为做EQ只是让人感觉到所处理的频段的清晰度,而不应该明显感觉音量,电平都在变化!看来不仅仅只有我是错误的!很多人的根本错误在于“音量”而字。
理论的东西是基石,是文化。在这里,我所谈及到的PAN,并不是抨击游说底鼓 BASS是不好的,PAN使不得.........我只是想聊聊,聊大话,也许会犯下低级错误。但是聊是天真的,进步的,有幻想有动力的。
我想我个人的观点肯定也是错误的,所以直到现在我一直不会用EQ,希望大家讨论一下!!!

xycad 发表于 2009-4-10 16:57

搞录音的朋友有很多半桶水,有些话听起来让人啼笑皆非,但不管怎么样,至少他在研究声音,在进步!上面的文章应该不是李遥的原创吧?

liyao_vip 发表于 2009-4-10 17:14

不是

hainavip 发表于 2009-5-1 01:31

了解下!!!!!!!!!!!!:loveliness: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EQ的扫频

超薄音响 稀客领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