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抢勇哥的置顶风头---慢摇吧设计方案最佳效果
慢摇吧设计方案最佳效果一、
设计依据及执行的国家标准
1.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部标准GYJ25-86(厅堂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中的语言和音乐兼用的一级指标要求为依据;
2.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广电部93年颁布的《歌舞厅扩声系统的声学特性与测量方法》(WH0301-93)中的兼一级歌舞厅标准设计;
3. 设备设计安装标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96年新颁布的《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58-96)以及92年颁布的《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设计安装
二、
设计技术要求
交友慢摇吧音响扩声系统,采用语言和音乐兼用扩声一级标准为设计目的,其技术指标为;
1、声压级:要求在100HZ---6300HZ频率范围平均声压级大于或等于120dB;
2、传输频率特性:要求在100HZ---6300HZ频率平均声压级为0dB,在此频率内允许小于或等于±4 dB
3、传声增益:要求在100HZ---6300HZ频率范围内,传声增益平均值大于或等于-8 dB:(音乐兼用)
4、声场均匀度:要求在100HZ小于或等于10 dB;要求在1000HZ小于或等于8dB;要求在6300HZ小于或等于8 dB
5、总噪声级:定义为扩声系统达最高可用增益,但无有用声信号输入时厅堂内各听众席噪声级的平均值要求小于或等于NR25(35dBA);
6、失真度:7?
7、混响时间:1.2MS
三、总体设计
交友慢摇吧是一座纯娱乐与交友慢摇性质的娱乐场所。
扩声系统的设计要充分考虑本身的实际使用功能,即要有自己的特色,又要符合科学规律和先进的系统设计思想,按照扩声为主、建声为辅的原则,电声系统设计要与演艺厅建筑声学设计紧密配合,使电声与建声完美结合,保证声音良好还原和再现,满足实际使用需要。交友兼慢摇吧的扩声系统设计思想、手段和方法要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设备要采用技术含量高、能够体现当前最新科技水平的产品,扩声系统的声学特性指标要超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标准WH0301-93《歌舞厅扩声系统特性与测量方法》一级演出厅堂标准。
承接工程设计的公司必须具有一定的交友及慢摇扩声系统设计经验,了解本交友及慢摇的各种使用功能,与音响师和舞台实际使用人员广泛交流、洽商。在计算机上建立与建筑实体完全相同的三维立体声学模型,根据实际使用需要和现有建筑体形,确定扬声器选型、配置与布局,计算出该厅的声学特性指标,并将各主要声学特性指标按照计算机声学设计软件要求打印出彩色图纸,向招标方提供扬声器型号、安装位置坐标、角度和所占空间等技术参数。扩声系统设计图纸必须用计算机规范制图,清楚标明各设备的名称、型号、连接关系和信号流向,向甲方提供各种设备的技术指标和产品简介。
扩声系统包括扩声设备和声场组成。主要包括声源和它周围的声环境,把声音转变为电信号的话筒,放大信号并对信号加工的设备、传输线,把信号转变为声信号的扬声器和听众区的声学环境。
扩声技术有其十分独特的特点。首先它有非常强的现场性,扩声一般要求音响师在演出现场实时调控设备,不允许音响师调音时出现一点差错,否则,有可能造成极不良的后果,故无论在音响系统的设计和现场调音时都要确保演出的正常进行。第二由于扩声系统包括了把声音拾取到将声音播放出来的全部过程,在很大程度上,音箱发出的声音很容易传到话筒而引起声反馈啸叫,而在其他系统中,由于话筒的声音区域(受声场)和音箱的放音区域(扩声场)不处于同一个空间,故音箱声音无法通过空间传到话筒,也就不会产生声反馈啸叫,所以,从事扩声工作的音响师必须要掌握消除声反馈的方法。第三要保证设备的安全性,扩声系统声音变化大,意外情况多,在调音时稍一疏忽,就有可能导致功率放大器或音箱的烧毁,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在系统设计和调音时还要注意采取各种措施,尽量减少设备烧毁情况的发生。
建筑声学是研究建筑设计与声音关系的科学,其主要研究重点是厅堂内听音质量、建筑物内外声音隔离和建筑材料声学性能等问题。主要根据声波特性和人对声音的感觉,从建筑设计、材料、构造等方面进行研究,并提出合理的建筑设计措施,以保证听音清晰,音质优良。建筑声学系统与电声系统构成了整个扩声系统,只要放声场所为闭合空间,就一定会存在建筑声学问题,作为一个厅堂,良好的建声条件是不可缺的,音响师要充分认识到房间建筑设计的重要性,搞好建声与电声的配合。
电声为利用音响设备达到改善音质的方法,主要通过电声设备的调整,使再现声音达到好的效果。电声设备是获得良好声音的必要条件,如果音响系统的设备诸单元质量不高,功能不佳,就不可能放送出理想的声音效果。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电声设备可以对建声的缺陷进补偿。例如一房间的建声条件不好,在某些频率上存在声音共振,导致放音时这些频率声音过强,就可以用均衡器将这些频率的声音适当衰减,放音时由于音箱放出的声音在这些频率上的音量相对小些,经过房间的加强作用,使得这些频率的声音与其他频率的声音比例均衡协调。
人们对聆听的享受是不断向高层次追求的,随着社会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在追求高保真音响效果的同时,益发追求美的、和谐的和悦耳的声音效果,期望在美好的声音氛围中获得优美的听觉享受,人对声音的审美关系主要表现在对声音的认识和听音感受方面,音响是听觉的外在形式,是思维与感情的外部表现,人是音响的接受体。音响作为人们欣赏音乐等听觉艺术作品的媒介、载体和交流语言,在被聆听者感觉到以后,必然会给人们带来各种各样的感受。美的音响感受不仅与声音的保真程度、声音是否优美和谐相关,还与听音者的民族、
对音乐的理解和感知能力、音乐素养以及心理和生理状态等有密切关系。
音质即声音的品质,它包括音响系统的失真度、本底噪声、清晰度和声音的还原能力等多方面指标。音质并不完全等同于音色,而实际上音质中包括了音色。音质是音响系统声音质量的全面概括,故可以这样讲,音质非常好的音响设备,音色一定纯正;音质不良的设备,音色不一定好。
为了满足人们对美的声音效果追求的需要,音响技术不仅在声音的空间感方面开发出了双声道立体声系统、四声道立体声系统和家庭影剧院系统等,还研制了各种声音信号加工处理设备,也就是音响周边设备,可以对声音信号进行美化和修饰,但是在对声音信号的加工和处理时,一定也要掌握和控制好调节的量和度,而掌握好调节的量和度,就需要不断提高对声音的鉴赏能力,否则很有可能造成不自然、不和谐。
将声音高保真地、良好的再现是电声系统的最终目的,扬声器和音箱担当的就是这个角色,它将声音信号转换成声波,并将声波辐射出去。音箱和扬声器从表面上看貌似简单,但提高其转换效率,改善其再现音质以及加强其声波辐射能力确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情。可以这样说,音箱和扬声器是电声系统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音箱的声学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再现声音的质量。正是由于音箱尚存大量的待解决的问题,存在较大技术改进的空间,所以新技术在扬声器和音箱方面的应用,对于提高保真度、减少声环境对再现声音的影响和远距离辐射方面会起到显著效果。
扩声系统为建声与电声结合,扩声与室内声学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根据室内声学理论,声音在房间传播由直达声、早期反射声和混响声三部分组成。
直达声是从声源(即音箱)发出直接到达听音者的声音,是声音的主要信息。在音响系统中,未经过处理的声音信号也称为直达声。在传播过程中,直达声不受室内反射界面的影响,距声源的距离每增加一倍,直达声的声压级衰减6分贝,音色非常纯正,但听起来发干,现代声场设计要求充分利用从音箱发出的直达声,合理控制反射声,音箱吊挂是获得直达声的最好方案。在听音区获得音箱直达声的条件是:
(1)
听音区可以看到所有音箱整体;
(2)
听音区位于所有音箱交*辐射的区域。
混响声是早期反射的、经房间界面多次反射的声音。合适的混响声可以使声音具有环境感,有利于提高声音的丰满度,过强的混响声会破坏声音的清晰度。混响声与直达声的比例,决定着听音时声源的距离感,混响声比例大时感觉声源距离较远,比例小时感觉声源距离较近。在音响系统中可以通过调节未经过效果器处理的声音与经过效果器处理的声音比例关系,控制距离感,如效果器中设有混响强度调节钮,左边为干(即直达声),右边为湿(效果声),此钮可调节声音中的混响量。
早期反射声亦称近次反射声,为直达声后50毫秒以内到达的、经一次或两次反射到达听音者的声音。在声场中,合适的早期反射声可以使声音加厚、加重,甚至可以加强声音的响度,但如果它过强就会破坏声像定位,影响声音的清晰度。在建筑声学设计中,要合理利用和控制界面的早期反射声的强度和延时时间量,以获得最佳声音效果。 哈哈:lol :lol 沙发支持:victory: :victory: 有收获 :victory: :victory:
作慢摇可不能“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部标准GYJ25-86(厅堂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啊。:lol
另外,标准依据中RT60=1.2肯定不会有好的慢摇效果。;P 有点长了,慢摇还是尽量断电,好控制,而且声音干净又弹性,否则浑浊不清。 呵呵标准都搬上来啦!!!!!!!!!!!!呵呵 按你这样的标准做出来的慢摇吧有点玄
重要说明-----关于此文章
重要说明:此文是我一朋友当年(刚有慢摇概念的时候),由于大家做慢摇都没用经验;故请教了国内很多专家、技术人员之后汇编而成的;做为当初的推广培训资料的;
在慢摇扩声技术发展日益完善的今天,此文章可能已经有些“过时”----不然该文章也不会“解禁”了;哈哈:) :) :)
但,我个人认为;此文章还是不错的,可以给大家做为参考资料;其优点在于:不是但经验做事,而是参考相关标准的理念;这是我们很多扩声人员目前没用的;-----得罪之处,尚请原谅!
不过,可惜的是:关于慢摇吧,目前设计还没形成相关有效的标准及规范.。。。。。。
这,就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