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你在一部电影中哪个职位适合你
导演1.艺术家 - 导演要具备一定水准的文学音乐美术等多方面修养, 要渊博,有表现欲,以独特的艺术才华及智慧征服辅助他工作的人群。
2.技术家 - 导演须对电影的每一个环节了如指掌,从编剧、美术(包含设计场景、道具)、摄影、照明、音响、剪接或编辑、化妆、发型、片名及字幕等设计都要熟悉。
导演乃剧组万精油也。电影是集体创作,必须与工作人员的取得良好沟通, 精通业务才具备说服力。
3.交际花 - 导演必须会宣传自己和自己的电影,在媒体的面前举止得体,给人以好印象。导演应该是剧组最老奸巨滑的人物,上下老小都被他打点得服服帖贴。 他是精神分析专家,洞察每一个工作人员的心理,诱导他们为工作奉献热情。
怎么样,路途遥远而艰辛,你怕了吗?
其实,并不是要具备以上条件才可以做导演,那是真正意义的导演,而现在市面上所谓的"导演",象蝗虫一样多,平均每部电影一个,每部电视剧两三个。在很多拍摄现场,你很容易认出他们来。他是现场最白痴的一个,一屁股坐在监视器前从开工到收工,间中去一下厕所放水。他通常不懂摄影,不懂分镜头,不懂表演,长得比较遗憾又极端虚荣,叫声"cut"和"ok"就是他的全部工作,再轻松不过。
成为哪一种导演,视乎你的选择,你的天分,你的毅力,你的运气 -- 无论如何,我也会尽量帮你一把的!成为一个导演有多种途径。
途径一:考学
目前国内招收电影专业最具权威的是北京电影г海?淙皇ご?quot;北电" 学风日下, 盛产"贫嘴的主儿".但是在没有更好的选择以前,就要将就一下, 国产电影类型单一, 风格大同,除了跟国家政策有关以外, "北电"千年如一日的教学机制应该付上不可推卸的责任, 因此好来屋建议,在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去外面走走, 避免局限在"中国特色的学院派"阴影下。
途径二: 曲线救国
学导演从相关技艺入手是个很好的入行途径, 比如编剧、摄影、美术、 演员等部门(参见其他章节), 掌握其中的一种技能 ,“编而优则导, 演而优亦可导” ,只要朝着导演的方向努力, 总有一天会脱颖而出。 剪接
电影剪接可不是一项纯后期的工作,剪接师必须对影片的创作意图、整体构思、主题内容、人物情节乃至场景、气氛等都有较深刻的理解和把握,才能剪出一部好戏。如果导演不济的话,厉害的剪接可以化腐朽为神奇,但并不是每个人可以做到,多数情况是导演如果没有参加后期剪接的话(尤指电视剧),多半会气得吐血撞墙或捶胸而死。因为剪接师的水平参差不齐,所以有剪接员和剪接师的区别,剪接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银幕的完整性和感染力。
1.剪接的设备和用具 剪辑台(包含套片机、接片机、倒片机、胶片架、声画编辑机、看片机、打孔机等。以前的剪接采用物理的剪接方式,但已经被电子的方式所取代,因此电脑成为电影及电视的剪接的主要工具。
2.剪接过程 电影剪接往往需要经过初剪复剪精剪以至综合剪等步骤,尤其是特技镜头的增加,使剪接的工作更趋复杂,分工也日趋精细。
3.常用手段 切出切入、淡出淡入、划出划入、化出化入、叠印、其他光学技巧(焦点变虚、定格、倒向印片、分割画面、加遮片等)。
重点介绍:非线性编辑
电子化影视制作技术发展迅猛,数字革命带来新的操作方式,新的应用中,主要有计算机桌面技术、多媒体、合成技术、变形技术、交互式多媒体、虚拟现实等。当埃?罡呒兜谋嗉?低呈欠窍咝员嗉?低场?quot;线性"与"非线性"是英语中"Linear"和"Nonlinear"的直译,这一概念实际上是相对于磁带编辑而提出。它最大的方便在于随机存取,任何一个素材都可以随时存取,而无需倒带。非线性编辑给编辑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自由,特别是胶转磁技术的出现,使电影也可以使用该系统进行脱机编辑,从而逐步取代了传统的编辑方法。特别是高投入、大制作、数字特技电影的拍摄数量逐年增加,对后期制作的要求越来越高等因素,加速了数字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发展。
用计算机平台进行数字非线性编辑,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步骤:
1、素材输入 将拍好的素材数字化。如果是胶片,则先进行胶转磁或者直接扫描。
2、整理素材 当计算机相应的界面菜单出现后,编辑素材,将他们组织编排成若干素材段。
3、音视频信号编辑
4.输出编辑好的素材 工作人员将按成品的时间码进行最后的磁带或胶片编辑。
入行途径:
要掌握这么多高科技知识综合在现代剪接技术,恐怕只有上学或者参加专业的培训才行,传统的师徒式显然已经不再适用。 化装
创造电影中的鲜明人物形象,离不开化装,特别是对一些领袖人物、历史人物或者妖魔鬼怪异形等,人物造型中的化装和服装显得尤其重要。有时一个角色的年龄跨度大,化装就更必须掌握高超、全面的化装技艺。
(以前的一个朋友做化装助手的时候,曾经被指派盯住"某领袖"的一颗痣,此演员喜吃零食,嘴部表情也较夸张,所以那颗用胶水粘上去的痣常常在"Action!"的时候就不翼而飞,如果此情景发生,做助手的他便会遭至化妆指导口沫横飞一顿痛骂,甚至被胶水瓶子砸头以泄愤,之后还要令他下山去找回那瓶子,因为要还用它来粘一颗新痣!可怜哪,做噩梦也守着一颗痣……有时候在剧组会让人感觉活在不见天日的旧社会……)
化装是通过油彩、发型、装饰、整容等刻画人物。电影的化装比舞台化装要求更精细,不能露出明显的人工痕迹。特别是一些特写镜头,对化装要求特别苛刻。
从艺术角度来说,化妆师十分注意色彩的运用,色彩的对比包括色相、明度和纯度的对比。另外,化妆要与服装保持和谐一致,和剧本中身份特征相吻合。
就电影的工艺技术来说,它包括日用化学、橡胶塑料技术、人体解剖学、色彩绘画技法、雕塑技法、发型及装饰技术、整容美容技术等多种科学工艺技术。从化装造型来分,又可分为年龄妆造型、性格妆造型、肖像妆造型、美容妆造型以及模拟妆造型、特型化装等。
化装师通常带一个以上助手,人数多少视乎影片的制作规模。
化装最辛苦的地方在于要起早,通常都是半夜起床,要提前将演员的妆化好。不过拍广告就是个赚外快的好办法,轻松而待遇不薄。不开戏时可以开美容院或形象设计所,很不错的行业呢!
学习电影化装可以直接报读电影学院或拜师学艺。现在的很多化装师也出自美容院,有一定的化装基础,不需要非常专业也足以应付一般时装电视剧。 服装
有时候剧中需要旧服装,需要把服装处理得比较陈旧,称为"作旧",通常用毛刷和铁刷刷去表面的光泽,再涂上颜彩,如果是旧社会的穷人,就要打补丁剪洞洞。
电影服装是专为角色服务的,是人物造型的重要手段,是人物造型的重要手段,它体现人的年龄、身份、性格等,并显示时代民族、地域等特点,它往往和影片的题材有很大关系。服装主要分服装、古装、戏曲装以及装饰性比较强的歌舞装、童话神话装等。(不过现在的很多古装影视剧服装概念比较模糊,界线不是很明显,基本是集古代现代时装古装于一身,有比较吓人的,也有比较顺眼的,依据服装设计个人艺术造诣而异)。
常用服装分为主要角色服装、群众服装、效果服装、陈设服装、备用服装等。在影片的创作中往往由美术师或服装设计师根据剧情和整体艺术构思来设计和创作。在一些人物众多以及有大规模群众、军队的影片中,服装的分量相当繁重,有时一个主要演员就有几十套服装,加上服饰鞋帽等配套装饰,更必须分门别类管理好,保存好。
我国影视业能作到真正服装师的人属凤毛麟角,许多从业者只不过是个服装管理员的熟练工而已,希望这种状况会逐渐得到改善,如果你有兴趣,请加入这一行列吧,中戏、上戏、北电均有此专业,另众多美术工艺类的院校的服装设计专业也是一种选择。当然,如果你想从保管员直接入行的话,也可以寻个师傅。 动作
动作导演是动作片的重量级人物,可与文戏导演一样出风头领风骚。动作片做为先锋带领华人电影打入世界影坛,在荷里活站有重要地位。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武打片电影在世界影坛上代表了中国电影。动作明星李小龙、成龙、李连杰、周润发、杨紫琼从香港拼杀到美国,中国KONGFU风靡一时,《风云》的中国功夫加特技让外国人看傻了眼,动作导演袁和平凭着《MATRIX》和《卧虎藏龙》成为真正的国际风云人物。
武侠电影每过一段时间,便会呈现一种新风潮,比较有代表性的导演是张鑫言、罗维、吴思远、刘家良、洪金宝、袁和平、楚原、徐克、谭家明、王晶、程小东、李惠明等。在电影这个江湖上,拍要让观众服,还要让同行服,所以要拍得热闹,还要讲究门道。当然,门道不只是武术,更指电影手段的运用,包括场面调度、特技运用、动作设计等。电影特技已经成为动作电影的重要表现工具,使得动作设计的可能性无止境扩展。一句话,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传统意义的武打电影,从动作的形式上来说,有以下几种形式:法术、京剧开打、传统武术、现代拳、杂技、武打、器械、兵刃、象形拳法、火器、奇技等。
入行途径
动作导演多数习武出身,武行多来源于戏曲剧团、体育院校武术专业、体工队,最初就由从武行做起。武行开始多演虾兵蟹将,或给主要演员做替身,出色者后来就成了武术指导或者武打明星。要成为一个动作导演需要的知识非常丰富,并非只会几手拳脚就能胜任,从导演方面的要求,参照导演篇。
注:武行为影视圈内风险最大的行当,是保险公司的大主顾。 音乐
音乐进入电影以后,成为电影这个综合艺术的一个有机部分,是一种新的音乐体裁。它在突出影片的感情、加强影片的戏剧性、渲染影片的气氛方面起着特殊的作用。但另一方面,在溶入电影以后,在它的表现形式上也发生了相应的较大的变化。具体表现在:
1 电影音乐的创作和构思必须根据电影的创作要素,即题材、内容、风格样式、人物性格等因素和条件,使电影音乐的听觉形象和画面的视觉形象完美融合,体现导演的总体构思和美学欣赏原则。
2 电影音乐根据影片剧情和画面长度分段陈述间断出现,并受电影蒙太奇的制约,曲式概念有了新的发展。
3 电影音乐改变了以前音乐必须是用"乐音"构成的传统观念,和电影中的话语、音响等结合,形成了新的分段陈述的结构,并和"噪音"一起相结合,有时音乐与语言结合,有时音乐和音响效果结合,有时与两者都结合去恰如其分地表现抒情性、戏剧性气氛,成为一种新形式。
4 另外,电影音乐的演奏、演唱必须经过录音、洗印等一系列电影制作工艺,最后通过放映影片才能体现它的艺术功能和效果。同时,随着录音技术和器乐、配器技术和发展,已极大地丰富了电影音乐的音色和配器效果。
电影音乐按照在影片中出现的方式分为现实性音乐和功能性音乐。现实性音乐又叫客观音乐,在影片画面上看到声音来源:如画面音乐会表演的器乐、声乐节目;剧中人物的唱歌、拉琴、街头演唱以及画面中的收音机、录音机播放音乐等。功能性音乐又称主观音乐,在银幕上看不到声音来源而有作曲家为电影创作的音乐,着中表现画面人物的心理活动、情绪和渲染环境创作的音乐,着中表现画面中人物的心理活动、情绪和渲染环境气氛等。好的电影音乐应当和影片画面结合得天衣无缝,音乐本身也优秀,并能离开画面作为一种新的音乐让人欣赏。
电影音乐和画面的结合关系通常分为音画同步和音画对位两种。音画同步表现为音乐和画面的情绪一致,节奏配合,视觉内容统一,并起到烘托、渲染画面的作用。音画对位则是让音乐和画面作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表现,使节奏、速度、情绪、和意境都表现不同,声音和画面相反相成,对立统一。
"对位"本是音乐术语,在这里来表现声画的结合目的在于更能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反映生活的复杂性、多面性,从而表达影片丰富的内涵。
电影音乐根据影片需要,需要确定音乐的风格、主题音乐的性格特征、音乐布局和高潮的设置、音乐和影片中语言音响等声音的有机结合和安排、每段音乐的起止、情绪气氛以及画面的关系。 电影作曲往往需要用大量音乐资料加以剪辑来改编成电影音乐,这需要熟悉音乐资料、善用音乐资料。电影音乐作曲必须懂得乐队、乐器和配器,在作曲的时候考虑用什么样的乐队、用什么类型音乐、如何配器,另外电影乐团的作曲和指挥对音乐的长度和演奏速度的把握能力也尤为突出,在和画面配音时这方面的适应能力也特别强。在音乐进入电子化时代后,对各种新颖乐器和电声乐队也必须驾轻就熟,掌握它的音响特点和表现特征。
电影歌曲是电影音乐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分主题歌和插曲,对推动情节和揭示情感有着重要的作用,极富感染力。
专业电影工作者最常用的办法是雇一位作曲家,让他为电影的不同场景作曲,但有时也启用一些现成的音乐作品,可以是旧的,也可以是新的,只要获得它的版权。电影音乐的作曲是安排在剪接好画面以后,所以有时间的紧迫性,作曲是后期制作的最后一个创作人员。
通常电影音乐综合了导演的作曲家的意见,一旦标定了音乐后便开始创作,作曲家还必须了解影片在音乐制作方面的预算,控制费用不超支。
使用流行乐作为影片音乐需要办理版权许可证,这是个花钱的过程。有雄厚资本的剧组才敢问津。
入行途径:
先入音乐那行再入电影音乐这行。不一定要科班出身哦,严肃音乐以外的一些地下音乐工作者也有可能为电影音乐作曲。 录音
拍电影是一种事业,也是一种生涯,无论身处什么职位,都能体会到它的乐趣。每一个行当都存在它的魅力,都足以让人沉迷一生。录音亦是是如此,这是一个很容易被人忽略的角色,也是一个不太容易入行的行当,除了北京电影学院和北京广播学院有录音专业以外,只有一条路可走:就是直接拜师学艺。跟以前铁匠铺里的学徒工一样,一入行便跟随师傅边工作边学习,直到出师的一天,然后再成为别人的师傅。其实电影里很多行当是如此,沿承着一种旧作坊式的运作。
要拜师,可就要讲求缘分了,因此,踏入此行的人大多是一些与录音师有关系的亲戚朋友。不过,在这样电影工艺不断进步的年代,录音的技术越来越向高科技迈进,所以要想有很好发展的话,最好去上学。录音专业跟其他艺术类专业不同,它招收的是理科类的考生,且要求有一定音乐基础。
下面是对"影视录音"的一些简单介绍,希望能帮助你对它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影视录音A B C
早期的电影因为技术不完善的原因,表现为无声电影,也就是默片,为弥补这一不足,当时的一些电影院用其他办法来弥补,比如在现场增加音乐伴奏和配音等,以引起观众联想,但终究不能满足观众。特别是特写镜头的出现,使得这一弊病更加明显。因为特写镜头不能表现人与物所处的具体环境,也不能表现银幕上放大了的钟、马蹄、脚步、水等等声音的意义。所以声音进入电影成为必然,1928年,世界上第一部声画同步的有声电影《爵士歌王》诞生了。
从根本上讲,电影声音里以技术为手段,以人声、音响、音乐等为声音元素,在时间和空间中反映现实生活所形成的综合听觉印象,是一门由机器带来的新型综合听觉印象。
而录音是制作"电影声音"的最重要的技术部门,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实用技艺,其硬件和软件包括的范围十分广泛,主要的学习内容包括:
声音的物理特性、心理声学、立体声、监听扬声器和监听环境、唱片录音和放音、信号处理装置,声音的美学功能等。
1. 影视声源
电影电视和其他影视艺术作品中的发声之源,简称影视声源,与自然声源不同的是,它不是自然声源的简单复制,而是经过选择加工后与画面匹配的艺术声源。通常分为三大类:语言、效果和音乐。
A. 语言声源 是影视声源中最基本的声源,包含有明确的信息。在语言声源中, 出现最多的对白形式。另一种形式是旁白(记录片中称为"解说")。
B. 效果声源 影视声源中,除语言声源和音乐声源以外的一切声响,都属于效果声源。包括:生活效果、生产效果、动物效果、械斗效果、自然效果和特殊效果。
C. 音乐声源 分声乐和器乐两大类。
了解这三种声源的发生机理,对录音师来说相当重要。
2. 影视声场
影视声场是将自然声场经过选择、提炼、加工、处理的艺术声场,或者以自然声场为参照,人工模拟的声场。其又分为内景声场和外景声场。
影视录音声场,在同期录音时,是自然声场(多指自然效果),在录语言和在后期配音时,是人工声场。
影视声场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随景别的变化而变化,有时需要增加特殊效果,如:混响,延时、加倍、镶边等。
评价一部电影声音的优劣,一方面要考察其声音的技术质量,另一方面要检验声音的艺术质量,技术质量是通过声音的音色,动态范围、清晰度等诸多因素来衡量,艺术质量则通过声音的距离感、空间感、环境感、动态感等一系列因素体现出来。
3. 录音师的工作
我国采用的是录音师全面负责制,从影片筹备期开始介入工作,掌握对声音的控制权。欧美国家采用多个录音师分工负责制,由同期录音师、音乐录音师、音响录音师、声音设计师、混合录音师、声音剪接师等共同完成一部电影。
筹备期:
A : 制定录音方案 根据剧本,针对每一场景对同期录音进行声音构思。
B: 选景 同期录音成败的关键在于录音师对声场的选择与处理是否恰当,所以当一场景确定后,录音师要事前考虑选景中是否存在问题,比如有无无法避免的干扰。
C: 选演员 演员结巴、口齿不清,录音师要提出意见。
D: 选择录音设备 主要设备有:录音机、调音台、传声器(MIC)、监听耳机、磁带等。
E: 组建录音小组 可有一人或多人组成,通常录音师需配备一个以上助手。
拍摄期:
在拍摄现场,录音师的主要任务是:判定传声器的选择、设置及路线;通过耳机视听排练情况;实拍时掌握录音音量;判定录音质量是否合格。
后期制作:
A: 转录 把声音信号从6.25毫米磁带转到35毫米磁片上。
B: 声画套剪。
C : 更换声带 对不符合要求的对白或动作音响需在录音棚内重新配音。
D: 混录 包括:语言录音、音响录音、音乐录音、混合录音及光学录音。
(注:电影发行放映时使用的是光学拷贝,声音和画面被合成印刷在一条光学材料上,所以当影片的混录双片被审查通过后,就要从混录磁底上将声音信号转录到一条光学声带上,这项工作叫做"转光",转光后的光学声带被称作"光学声底",以后要用这条光学声底印制发行拷贝。)
至此,电影录音的工艺过程结束,冲印、印刷的工作将由洗印部门去完成。 灯爷
打灯的师傅,可化腐朽为神奇,人称"灯爷",演员可不敢得罪灯爷,否则你有七分姿色他可让你负七分!做这一行要能吃能睡能干,没有强健体魄只能靠边站。和摄影组一样,是最讲义气的部门。影视圈其实就是个大江湖,一帮兄弟个个是热血的好汉。灯光组相对入行易,没文化的也能混一口饭吃。但如果要做出个成绩来,却是不简单的事情。有人说,照明是一种很难捉摸的艺术,捕捉光影并利用它为你服务,认真不简单呢!
在为摄影照明时,人们通常遵循三种办法:
一 经验法 即移动灯光进行反复实验,直到满意为止。这种方法很有趣啊,刚入门的时候,我曾经搜集了家里全部的台灯手电筒,然后拿了一堆姐姐从西安带回来的兵马俑做实验,一方面琢磨灯光的变化,一方面琢磨镜头的变化。当然在拍摄现场,通常不允许灯光师慢慢折腾,必须在短时间内作出决断,所以这种办法只适用于拍摄现场以外,是一种私底下学习的笨鸟先飞的办法。
二 常规法 顾名思义,这是一种按规矩办事的方法,把灯光按常规安排在一定位置来拍摄,不会出什么错,但也绝对不会有惊喜出现,画面千篇一律,实在很没劲,这种方法是对照明在艺术上的潜力的扼杀。但同时也是不得不用的办法,尤其是电视剧,四五天一集的速度,容不得人有要求。
三 分析法 在真正了解了光的性能基础上,有步骤地构成照明处理。利用对光线的变化使拍摄对象产生变化,夸大或缩小某些特征,创造一种"意境",得到一种相对的最佳效果。换句话说,就是"心中有数法",这可是需要多年的修炼再加上艺术灵感的至高境界。
照明的技术和硬件设备在不断发展,但是无论技术手段如何地日新月异,最重要的是保持强烈地好奇心,细致观察周围世界中的光和影的作用,不断地探索和实验,只有通过实践,才会从感染人的照明魔力中得到无穷乐趣。
照明程序
总摄影师负责摄制工作中的布光,灯光组原则上服从摄影组,由灯光组长领导,向摄影组提供支援,两组人员通常配合默契,一般的摄影指导都带有自己熟悉的灯光组。
照明指导的初步工作可以简单概括如下:
初步计划
剧本美学---剧本题材性质、故事情节梗概、剧情分析说明。
剧本细节--剧本祥述场面调度、表演动作、效果、拍摄提纲等
拍摄处理--准备如何拍摄表演、摄影技术、处理方法
拍摄地点--准备在何处拍摄(摄影棚、外景地、工作条件、潜在的问题等
制片协作--与美工师(布景设计师)服装、化装、特技等人员的工作的相互协调
照明技术细节--估计合理的照明处理、设备
组织--租用和预约设备的安排、可供使用的电源、照明小组的组成
布光方法
灯光组长通常事先估测可能的需要,根据摄影师的机位,眼明手快地先把布景照明作一次粗略的安排,然后等待摄影师的指示,再应总摄影师的要求进行再调整。有时导演会安排演员或者找替身走位,以方便布光的进行。
分镜头拍摄
影片是一系列镜头拍摄成的,每个镜头持续的时间从几秒到几分钟不等。(注:据一个不权威统计,一部90分钟的影片可能有大约六百到八百个镜头,每3-10秒钟镜头剪接一次,得出的数字为每个镜头大约3-5秒。当然,有长镜头的运用可能超过10分钟。不久前曾经有导演宣称用17个镜头完成一部电影,不管多么大的创举,数字不说明什么,要说明的只是镜头的长短没有一定的规范,视乎影片的需要。)
原则上,一次只为一个镜头布光,如果想连续为几个镜头布光就要作出妥协,以适应拍摄场地及设备的局限。特写镜头与远景镜头通常分别照明。
灯光的配置和电源
拍摄场面需要配置的灯光数量决定于很多因素,除去场地的因素,也受到表演范围、布景色调、照明处理的复杂程度甚至资金的影响,因此,用电量可能从零(昼光加反光板)到若干兆瓦。照明功电则从腰带式电池到租用外景电源或高容量发电机不等。剧组拍夜外景时在无电源的情况下,就要出动发电车,现场发电以保证电量。所以灯光组一般配备有专门的电工。 摄影
影片是一系列镜头拍摄成的,每个镜头持续的时间从几秒到几分钟不等。据一个不权威统计,一部90分钟的影片可能有大约六百到八百个镜头,每3-10秒钟镜头剪接一次,得出的数字为每个镜头大约3-5秒。当然,有长镜头的运用可能超过10分钟。不久前我过曾经有导演宣称用17个镜头完成一部电影,不管多么大的创举,数字不说明什么,要说明的只是镜头的长短没有一定的规范,视乎影片的需要。
摄影是一项极副创造性的工作,除了艺术天分以外,也需要一定的体力支撑。不然无法应付这一高劳动强度的工作。下面是一些有关摄影的基础知识介绍。
电影摄影的基本材料和设备
1.胶片
电影胶片分负片(或底片)和正片。
规格有8mm、16mm、35mm、70mm等,最常见的是35mm。除胶片本身规格不同之外,电影屏幕本身有宽银幕、遮幅式和变形宽银幕之分,此外,胶片不同,银幕的宽高比也不同。如:
标准无声 1:1. 33
标准有声 1:1. 37
变形宽银幕 1:2. 35
遮幅: 1:1. 85
70mm: 1:1. 28
16mm: 1:1. 37
2.电影摄影机
摄影机是电影摄影的主要设备,一般结构分:片盒、传动系统、片门与爪头、快门、观景窗、镜头和镜座等部分。根据需要分手提和固定两种;根据规格又分:8、16、35、70毫米的摄影机;根据特殊和特技摄影的要求又分高速摄影机、立体电影摄影机、全景电影摄影机等。
摄影机的辅助设备:三脚架、升降车、轨道车等。
摄影常用手法:推、拉、摇、移、升降、旋转
几种特殊的摄影方法:变速摄影、逐格摄影、显微摄影、航空摄影、水下摄影、红外线摄影
补充说明: 设备的保养及爱护
在摄影的行业里,专业化的标志之一,是看起对待设备的程度。在港台过去的剧组里,有一种迷信,女人是不可以碰机器的,如果女人不小心坐了机器箱的话,那简直是晦了大气。现在就没有那样守旧了。
摄影组人员构成
每一部电影,通常有一个总摄影师(摄影指导),是导演最密切的合作者,他决定一个场景的照明设计、摄影机如何运作以及一切摄影方面的艺术及技术处理。具体操作有摄影师担任,此外有两名以上助理,负责跟焦、检查片门、清洁摄影机、更换保管底片、填写摄影报表等。摄影师所需的助理人员数目主要决定与所用的摄影机支座类型--手提式、三脚架、小型移动车还是升降车及吊臂。一些大型的特技场面则需要特技部门的人员合作完成。
入行途径:
电影摄影专业北电独有,电视摄像就普及得多,广院和许多综合大学新闻系都设此专业。从助手做起也是个好开始。找个好师傅相当重要,认准了死缠烂打也要他收了你。这一招适用于所有影视行当。 编剧
编剧最容易被人忽略,却是一部戏成败的关键。
编剧的一种意念可能影响整整一代人。
编剧的一句经典对白可能会成为坊间的流行语,经久不衰。
编剧可以把你最讨厌的人命名给戏中的大奸角,可以把最美好的体验再现得更加美好。
编剧不用按时起床,想怎么分派自己的时间都可以,可以任意安排自己的生活方式又美其名曰体验生活。
编剧是目前影视业乃至漫画、游戏业最奇缺的人才。走红的话,也是个挺能赚钱的营生。
编剧谁都可以尝试,只要有兴趣。学天文的也好,市场的小贩也好,都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编剧。
入行途径:
1. 电视、电影、广播、漫画、游戏都需要编剧。 2.成为一名编剧最重要的特质:生活触觉敏锐。
3. 学编剧可直接报考设有编剧专业的艺术院校,但这是最下策!艺术院校的本科编剧专业毕业生多半不成气候。刻板的教学令学生忽略生活,失去自我。大陆的教育永远以《雷雨》为典范,香港编剧则数十年如一日地研究韦家辉的《义不容情》,以两套截然不同的方式制造一批又一批的写字工匠。
4. 生活阅历对一个编剧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入行不宜过早。先在生活里浸泡几年,或先拿个其他专业的大学文凭,再转编剧专业最划算。编剧是可以自学成才的,资讯爆炸的年代,看电影看电视就是最好的学习途径。也可以从写小说入手,但要注意小说与可改编小说的区别。
5.香港台湾的影视制作已经向大陆转移,编剧专业是最奇缺的人才。他们最喜欢的是在欧美及港台影视作品中浸泡的新一代很多有成就的编剧和导演放眼大陆寻找接班人,希望把自己的成功经验传播出去。对有天分的人才,他们并不计较你拿什么文凭,最重要有热诚和有"料" 。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