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yao_vip 发表于 2009-10-14 10:05

见证数字音频工作站发展历程

本帖最后由 liyao_vip 于 2009-10-14 10:12 编辑

音频工作站是依托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台实现播出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的一种简称。上世纪90年代末起,经过10多年的发展,其功能越来越强大,安全性和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我们使用和了解到的音频工作站有三种实现方案,发展历程究竟如何,其优缺点又有哪些?这里是简要介绍。

从最早的简单的点对点式播出工作站(一套节目),到目前的工作站网络化播出(三套节目),经历了11年的发展,下面是其典型的应用拓扑结构。图1是1998年所使用的基于英夫美迪自主开发的应用软件,将数字音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在中国最先推出的“air2000广播电台数字音频工作站及自动化播出系统”,当时由一台制作站、一台服务器兼播出站构成,播出站仅是作为一路立体声音频输入,采用的声卡为pcx11,售价每块人民币2万元,播出控制还需要对调音台进行播出路数切换、电平调节等,可实现半自动化播出。
   图2是2003年节目套数增加后采用成都德贝公司avs100软件后的结构,包括有制作站四个、播出站三个、审听审核站两个,其中每台播出工作站单独控制一台多路自动切换器(8路输入1路输出,立体声),实现了无人值机自动化播出。

图3是永安博公司的技术解决方案,除了传统的录制站、编排站,资料上载站之外,还新增了(16×16立体声)音频矩阵,可实现灵活的多路切换输入输出,此外还有监测监控等其他附属设备,实现新的功能。

二. 存储结构和素材管理的优化比较
   由较早的单机多块硬盘存储向服务器加磁盘阵列转变,几乎所有采用音频工作站的播出机构,都使用了不同方式的群集服务器管理功能,采用RAID系列方式,在素材的安全性和可扩容性,抵抗硬件损坏等方面做了最大技术保障,如采用RAID1或RAID5,可分别实现数据库的双/热备份功能。包括节目单信息,定时转播,直播或录播等播出状态数据,各种素材的安全存储和修改调用,并且一般还由系统管理人员,通过相应的操作系统活动目录和权限管理,分别配给使用者不同的功能使用,最大限度的提供了资源的共享,同时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避免出现误操作删除、恶意数据更改、数据损坏等灾难性事故发生。
三. 节目内容监测监控不断完善
   音频工作站从较早的实现自动播出管理、文稿和音频素材共享、广告、审听、审核、录音制作等基础站点,全面向终端用户分级发展,从而实现广播电台系统化,工作站不限于前端管理,还把监控监测多点,实时掌控各信号流程点等全部纳入进来,信号制作、传输、发射、接收一体化,通过图形界面表现出来,让技术人员随时掌握,为快速判断故障处理问题提供了保障。另外,在监测监控上还增加了应急播出垫片,热启动备播站等功能,做到安全播出万无一失。
   相比而言,这是一些对AVS100附加功能方面的建议和改进,为弥补该系统(图4为主播出界面)监测监控方面的不足,我台专门购置了北京发射台DGN-16D音频信号停播报警器;另外在播出节目编排上需要每天编播一次,播出机构和控制机房一体化,播出后无自动记录;在广告记数、记时上实现电脑管理不方便,这些缺点造成的后果是虽然实现了自动化播出,仍不能做到“无人值机,有人留守”的目标,整个系统的人为干预因素较大。而在永安博的方案中就新增了64个采样点的监控报警、自动倒备等功能,并且改进了播出的整体结构,把播出结构和控制部分分开,节目编排实现编播和审核人员通过后直接上机,省去了值机员节目内容倒库、编排等中间环节。

四. 播控系统可扩展性更加灵活
   这方面主要指的是整个系统的开放性,及音频工作站系统的大小,能否在必要的基础设备购置后,后期根据需要,灵活的进行扩展升级改造,避免重复性投资。因为不论最早的音频工作站,还是目前的,都是基于计算机网络来实现的这一功能,在硬件扩展性上基本上都可以实现。再比如就笔者所了解的,最初目标为了播出音频内容的安全性,早期的大多数工作站解决方案中采用了*.s48的音频格式,这样在使用素材方面,除了厂商统一提供之外,用户使用CD等外来音频内容,必须需要一步转换过程;当前多数音频工作站都做到了可兼容主流的音频格式,例如WAVE\BWF\MP3\MP2\S48\WMA等。2000年左右起,多数音频工作站的解决方案中都内嵌了格式转换和编辑功能,除此之外,用户更乐意使用第三方的专业音频处理软件完成,如cool edit por2.0等。
五. 来自厂商的增值服务更体贴
   一些厂商可以给用户每年提供音频数据库更新,通用素材方面统一提供,在播出软件功能方面的完善上,也在不断进步。作为一款播出工作站,软件方面所采用的数据库格式,本身的保密性高不高,对系统的依赖性强不强,非常关键。下面几个永安博PRECIAUDIO安全播出系统中的功能特点,都体现了以用户为主的服务性,首先是以安全播出为中心规划音频网络、将集中管理风险降到最低;同样全面支持音频多格式的播出系统;硬件方面,突破单一专业声卡限制、声卡选择范围更大;节目规划、广告安排、工作量统计、节目管理、开放式接口、兼容当前主流音频工作站格式,这样在整体投资和运行维护等方面会大大节约人力物力。
六. 音频工作站的其他新功能
   网络化普及之前,广播电台互联网上播出谁都没有想到,现在却几乎是必备的。为达到电台网络播出的要求,实现互连网接入,安全的内外网资源共享,网络直播、点播功能,适应全数字化类型信号接口、传输和处理。事实上有些台站在播出前端,都不可能一步实现全数字化制播,一定时期内是模拟和数字设备并行运行,这就要求音频工作站在硬件和软件上实现两者的兼容,或者说需要拥有数字化后的必备接口。在其他新功能扩展方面,如永安博YAB3000自动化播出系统中(图5),除了传统的PRECIAUDIO安全播出系统,NEWSPRO新闻采编系统,NETSWITCH 矩阵控制系统,ROBOT台网安全管理系统之外,又增加了N&N网间数据安全传输系统,AFM彩条监控报警系统,MULTIREC多通道慢录系统,TELMAN电话采访录音系统以及节目考评系统。

计算机本身的计算速度,内存,硬盘容量等不断提高,对音频工作站影响很大,最显著的特点是技术和投入的门槛降低,硬件要求由最初必备的硬件专业解压声卡,向高质量的准专业声卡转变,由于电脑CPU、内存、音频处理程序的提高,软件功能越来越强大,逐渐代替了之前需要声卡本身运算才能达到的一些功能,音频工作站的门槛降低,功能却越来越强大,对安全播出,广告管理,停播报警,主备播出,无人值班等一般要求,例如多核处理器、G级内存等应用,可分别采取软件编程技术来满足,并不会影响到整体性能。
以数字调音台为主的其他数字化周边设备,统一了音频制作和传输标准,音频工作站融入广播电台自动化播出系统,实现了从输入到播出过程的整体数字化,传统的模拟设备,如录音机、效果器、音频处理器等,还可以通过工作站和专门的软件实现整合,整个系统更简洁、信号流程明了,可靠性和质量大大提高。尽管如此,适当的硬件介入也还是必要的,毕竟从广播和制作的质量上讲,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网络媒体、移动多媒体广播等新型传播方式比重越来越大,传统的广播电视、电信通讯行业之间也不再有一个严格的区分,从空中的卫星直播到地面的CMMB,广播行业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都给技术进步革新提供了施展的舞台,音频工作站也将会多元化,功能方面扩张,不仅限于声音载体,网络、平面、视频、互动等边缘交叉的方式是未来发展的必然之路,广播技术在软硬件开发和服务需求上也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珐琅质 发表于 2009-10-14 23:49

我也有一台音频工作站,可是惭愧的是还不会用,不好意思,惭愧,有时间好好练一练。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见证数字音频工作站发展历程

超薄音响 稀客领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