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行业存在的缺陷和奇怪现象
音响行业存在的缺陷和奇怪现象<br>转自:中国营销传播网<br>
<br>
目前我国音响行业主要存在以下缺陷:首先,很多音响制造企业的自律性很差,产品千篇一律,多数企业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产品及核心技术,加工作为生产手段仍是主流;其次,国内大多数音响产品都属于中、低端产品,中、高端市场都被国外品牌瓜分,这种格局造就了大批厂家不思进取而甘心做“假洋鬼子”;再次,国内 市场竞争秩序混乱,一些制造厂的成本意识作怪,一味追求市场份额而不惜滥制,品牌无竞争力。<br>
<br>另外一个缺陷是,目前我国经销商水平参差不齐,各销售渠道尚未形成自己的品牌优势,从而无法单独进行品牌推广活动,这无形当中对国内的音响制造厂家的经营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br>
<br>此外,我国的音响行业还存在着一些奇怪现象。以广东为例,在很多原家电生产厂家纷纷加入音响制造业,欲凭所谓品牌优势问鼎音响市场的同时,一些台资OEM巨头却甘心将OEM进行到底,这个现象让人颇难思量。<br>
<br>长期为国际音响业著名品牌OEM的某台资音响制造厂,在国内拥有几个制造基地,按说凭这样的实力完全可以经营一个品牌,而且是光明正大、气势恢宏的经营。 而事实却是该台资企业并没有冒进,而是采取了暗渡陈仓的高招,其自主品牌已悄然出世,但却已经改名换姓了。虽然OEM利润较低,但是这些原OEM企业绝不会因为参与完全的品牌竞争而放弃原有的OEM市场份额,再则牵涉到OEM的技术保密问题,公然制造新品牌也可能会由此产生法律诉讼,而不敢跃雷池半步。这从侧面反映了国外领先品牌多数是掌握了音响也核心技术的,这些技术就是紧箍咒,一些厂家因技术“贫血”长期只能以OEM面目出现。 <br>
<br>“香武仕事件”并非偶然 <br>
<br>2002可以说是一个“音响危机年”。2002年初,CCTV 3.15晚会上曝光的“香武仕事件”刮起了音响行业的信任危机,并给整个音响业带来了一片阴霾;2002年终,全国各大媒体又纷纷披露所谓的“山水爱浪事件”黑幕,再次引起了整个市场的极大震动。虽然事件已得到平息,但消费者对国内音响行业的鱼龙混杂背后的产品质量低劣,挂羊头卖狗肉等恶劣行径仍然怨声载道。<br>
<br>
由于相关制造企业进入音响业的技术门槛较低,于是在我国音响市场上诸侯众多,有新科、丽声、索尼、雅马哈等知名音响品牌,而更多的则是一些规模小、产量少、技术水平低劣的小厂,主要分布在广东地区。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的音响企业超过300家,所谓的“品牌”厂家也100多家,其中仍不包括那些以仿造名牌为主的“造假英雄”和每年缤纷出炉的音响新品牌。小厂们往往为了生存只顾及眼前利益,既没有过硬的技术支持,也没有严格的质量标准,只是进口关键元器件组装后经特殊渠道上市,产品质量处于失控状态。2001年,广东质量技术监督局第三季度的一项质量跟踪抽查结果显示,产品合格率仅为37.7%,笔者所在的城市某服装商场展销西装,购买400元/套的西装就送功放加音箱,可见这音响的价格之低廉已经到了无法保证质量的地步。<br>
re:和在其它行业一样,OEM在音响行业同样大...
和在其它行业一样,OEM在音响行业同样大行其道。在音响行业制造已非关键性因素,也没有多少神秘可言,购进批量的芯片、扬声器单元、显示屏等核心零部件,再找一批熟练工,一个新的音响“制造厂”就此诞生。<br><br>正是由于进入音响行业的综合壁垒低,才给了 “香武仕”的感李鬼以利用的机会,他们紧紧抓住的是国内消费者的崇洋心理。在这样一种大背景下,国内音响厂蠢蠢欲动,纷纷加入了“草船借箭”的行动行列。 取个洋名字,跑到国外注个册,在东莞生产的音响拉到公海兜一圈就成了“拥有70年历史,具备了象征丹麦王国最高品牌嘉奖的皇家哥本哈根标志”的国际品牌; 有的则找个三流的洋品牌甚至洋垃圾,拉进来穿上合资外套;更有甚者干脆来个品牌使用授权买断,“独家”经营。 <br>
<br>然而,即使在消费者的众目睽睽之下,音响行业的造假运动仍然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被曝光之后的“香武仕”身败名裂,从此成了音响行业“假洋鬼子”的代名词。 但野火少不尽,随后而来的“名氏风”音响的宣传数据上,亦赫然标注“名氏风,来自英国电声设计公司”,“英国电声设计公司成立于1990年,是电声设计制造行业为数不多的全资英国公司,总部设在英国第二大城市曼彻斯特”,“名氏风,英领馆推荐的全资英国品牌”等字样。但据业内人士介绍,所谓的“名氏风”, 也是十足的李鬼,是从臭名昭著的“香武仕”跳出来的人另起炉灶复制出的,其老板施振生是原香武仕的骨干之一。<br>
<br>“香武仕事件”并没有让中国音响行业痛定思痛,刮骨疗伤,很多厂家也因此发现了音响行业所存在的市场机会,音响行业这个队伍的规模仍在不断扩大。<br>
<br>2002年8月29日,天津《每日新报》重磅投下题为《山水爱浪音响造假黑幕调查》的新闻报道,该报道连续采用三个整版、近万字作长篇论述,顿时引起了行业内外的强烈震动。这就是业内所谓的“8·29事件”。<br>
<br>随后,爱浪、山水两大品牌的拥有者美加科技被迫四处进行危机公关,不断向各大媒体传递关于爱浪、山水合法经营的各种证照以及工商、技监部门提供的《情况知会函》,以证明自己身份的合法性。<br>
<br>“8·29事件”暴露了一个严重的问题,“香武仕”或者“山水爱浪”代表了我国音响行业的一个极端心态,并不想努力做好自己的品牌,借尸还魂为的是获取高额的产品利润。<br>
<br>CAV只不过用了一批AUDAX的喇叭单元,就称“AUDAX全班人马”,这显然也是对消费者的欺骗和误导。据传其它音响企业,比如君悦、丹麦宝、惠威 等,都猛打擦边球,让消费者误以为是洋品牌,是采用了大量的国外技术的。其实这些音响都是中国人设计,在中国境内由中国人生产,丝毫没有任何洋血统。即使是曾经拼了命喊“冤”的爱浪,也曾经一再强调自己“中美科技”,其销售人员更是自称“美国品牌”,在“假洋鬼子”风波中亦难脱其咎。<br>
re:国情问题,但他们从不转变思路
国情问题,但他们从不转变思路re:现在消费人的心理``一个便宜``大家爱`...
现在消费人的心理``一个便宜``大家爱``更何况还是“国外品牌”呢``` 同感啊!现在国内的技术水平没有什么大的突破与消费者的心态也有一定的关系 好像现在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消费者越来越不信任国产品牌,某些国产品牌为了生存只好冒充国外品牌。。。。 这样的现象不光在音响行业,这是由“国情市场”决定的 那个商家不想做大做强。投资者考虑更多的是怎样的风险性小。如果一个市场不重品质,需求的是高“回扣”,有多少投资者会去注重品质,那样需要N年的时间才能收回研发成本。也说明竞争太激烈。~~~需要一个过程,才能抛弃外风邪气...... 真希望尽快有一个制度来规范我们的行业,这样不法之徒就不能趁虚而入了!!!!!!!!!!!!!!!! 我认为假冒品牌也有质量好的!! 多少年陈芝麻烂谷子的事件又翻出来了?但我也认为中国音响(专业,民用都包括)行业假冒伪劣太多了,国产好的品牌太少了,国产品牌何时才能做大做强啊!!!!!!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