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步晚”的谎言---中国音响事业和官方专家
本帖最后由 discolight 于 2010-2-6 10:45 编辑xycad版主discolight编辑说明:
下面的文章全部引用CA001网站用户“窝囊废”的原创贴,
请各位网友转载他人文章时注明出处,以示对原创作者的尊重,谢谢。
经常听到一些砖家在为国产音响做辩护。
“我们的音响事业起步晚,成长快…”。
“我们和国外的起跑线不一样…”
“短短几十年,我们的音响事业能够做到这样,已经很不容易了”
好的,废话我不想多说,大家请看一下数据:
北京797音响,前身北京第一无线电器材厂,解放前就生产音响器材,就算成立于50年代。
四川湖山音响,公司成立于1969年,其实在69年之前,就已经有湖山工厂在研制音响。
上海亚美无线电公司,1932年开始成产扬声器。
广州国光电声总厂(国光股份前身),1951年开始生产扬声器。
南鲸音响50年代开始生产音响产品。
天津真美50年代开始生产音响产品。
… 。
上文提到的时间,只是重组时间,也就是解放后“公私”合营时期,公司整合
后从新挂牌!在“公私”合营时期之前,这些音响厂都还有历史!!也就是解
放前,他们就已经在生产音响设备了。
好,我们再看看当今世界上最顶级的音响厂家的成立时间:
音箱之王、线阵列鼻祖---法国L-ACOUSTICS音响,成立于1984年,
生产设备时间更晚。
德国d&b audiotechnik音响公司成立于1981年4月18日,生产研发行为也是在随后开始的。
法国NEXO力素音响于1979年成立,并于1983年开始对音箱进行研制。
英国MC2功放机厂成立于80年代、英国ALLEN&HEATH调音台厂也成立于80年代。
意大利著名的Powersoft功放机厂,成立于1995年!
德国Camco金宝功放机厂成立于1983年,正式生产功放机是在1985年。1988年
与NEXO力素合作,开始了第一次腾飞。
…。
我发现了几个问题:
1,进口大品牌起步时间并不比我们早,甚至比我们起步要晚!
2,进口大品牌厂家分工细致,音箱厂就生产音箱,功放厂就生产功放,调音
台厂就专门做调音台。
3,我国音响厂什么都生产,什么都做不好。国内厂家,从话筒-调音台-功放
机-音箱,什么都生产!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音箱和调音台虽然都属于音响
设备,但二者完全不同,音箱厂能做出好的调音台,那是骗人,调音台厂要是
生产出好的音箱,那也是骗人。国外大品牌甚至连音箱和功放机都分开来生
产,而我们专门生产功放机的厂家很少,几乎都是音箱厂自己生产自己的功放机。
4,进口品牌之所以成功,关键在于他们将品质看的高于数量和效益。国内厂
家相反,只注重利润和数量,品质次之。
5,观念问题,国外进口品牌将音响视为神圣的音乐艺术品。国内将音响看做
大批量生产的工业复制品。
------------------------------------------------------
最后谈谈那些电声“砖家”
很多著名电声“砖家”,在20年前就被称为“砖家”了,就吃国家饭了。就在
他们做“砖家”的时候,d&b、L-acoustics等等一些顶级厂家甚至都还没有成立。
这20年,我们的“砖家”为中国音响事业做了什么贡献呢?
没有这些“砖家”,招投标怎么进行?没有这些“砖家”,政府采购工作怎么进行?
呵呵,中国的“砖家”都忙着搞招投标了,都忙着组织政采工作了。
不知道为什么中国的“砖家”这么热衷于帮助政府采购东西。
外国的砖家却忙着自己创业、自己研发产品。
所以,20年后,世界音响格局就成了今天这个样子。 嗯,说的很好啊,这些现实的东西,没办法啊 哈哈厉害犀利,现实!!! 说的太好了,中国国情如此啊 中国的有实力一点的公司(不仅仅我们这个行业)都喜欢多元化,这是商业利益和经营策略的需要,也是发展的需要。
国大品牌之所以专业性强,发展好,是因为:1专注,重视研发,2、推广,重视口碑及推广,有原则;中国几乎相反;
中国这些做多元化的企业当然也有各自企业发展的模式,任何一个强大的企业的成功也绝非偶然,任何事情涉及到商业可能有时是无法想象的事情,总是掺拌着许多矛盾在里面的。从商业利益上说,中国人更重视多挣一些钱,宁可牺牲产品质量。因为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能做好功放和音箱的厂子很多,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呢?因为没有大的发展,没有好的宣传------商业是失败的,产品再好也枉然。换个角度想想,有些事情立场是不同的。
能不能既重视专注又多元化呢?品牌战略与多元化的经济利益在不同的阶段的取舍?值得思考的问题 再提示一下:中国很多企业都摩拳擦掌要搞上市,而外国这些大品牌目前有多少上市的?各自在想什么,显而易见。 的确国内的很多企业都注重商业。 评论的有点犀利,我倒是认为,我们自己的专家没有和市场结合。专家是专家,市场是市场,才是问题的关键。慢慢来,等我们论坛里这些人熬到专家地位时就不一样了。经过多年市场的洗礼就懂得了以市场为导向。其实现在中年的专家我觉得对市场认知就很高。比如周耀平,我对他印象极好。 我对周耀平的印象也极好。 国度不同,发展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