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x 发表于 2005-6-1 17:09

如何选择与把握音响场面 (四)

<br><br>
<br><br><br>
如何选择与把握音响场面 (四) <br><br><br><br>
<br>
<br>
  具体操作起来,清唱者与乐队间的距离不低于5米并可面对面布置以相互照应。此时不再设置专门的主话筒,但乐队的每一件乐器与演唱者的空间距离,是靠演唱话筒拾到的信息来确定的,所以从这点上讲演唱话筒起着主话筒的作用,是整个声像空间判断距离的坐标零点。<br>
<br>
  相对于它,其它所有乐器的话筒,都应根据它们各自到演唱话筒的直线距离,在其各自的通道中串行添加相应的延时时间。演唱话筒与演员的距离视演唱行当的不同在2米左右有所增减(这意味着乐队的纵深距离在7米以上)。这时,伴奏乐器的声像方位用伴奏乐器前的话筒来表现:在距打击乐前面3米左右用一立体声话筒拾音,在胡琴、弹拨与低音乐器前1.5米左右分别放置话筒。<br>
<br>
  混响数据的设定:早期反射时间25ms~40ms,混响时间1.5秒~1.9秒,混响的扩散要快。混响量以既要整个乐队抱团、又无可闻的混响余音,既要每个声源刚好丰满有弹性,又不能加大打击乐的火暴与京胡、月琴的毛刺为原则酌量添加。<br>
<br>
  通过对不同音响场面的选择与建立的分析,进行问题的探讨,希望能够引起各位对音响场面问题的重视,从而对不同录音体裁下的音响场面的思考和借鉴直至正确把握。<br><br><br><br>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如何选择与把握音响场面 (四)

超薄音响 稀客领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