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客音响招募全国代理商工程商集成商合作伙伴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寻找自救之路迫在眉睫 音乐产业路在何方

2009-6-9 20:41|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085| 评论: 0|原作者: 网络转载|来自: 北京日报

举办演唱会或者音乐会是一个系统的文化工程,所以一样有复杂的市场分析、成本核算、项目宣传的媒体投放、项目举办的时间地点,甚至天气情况、项目举办时的文化部门批准手续,公安、消防、交通、场馆协调、音乐团队的沟通等等非常繁杂的商业运作方式;在欧美,这是一门文化产业的专业学科。

  出路2:唱片制作的多元化

  虽然今天的唱片市场已经基本走向“穷途末路”,歌迷最主要的音乐消费模式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听唱片到网络听歌、MP3听歌、卡拉OK唱歌,但是,让CD、DVD退出市场还有一段时间,所以,唱片制作依然是音乐投资的回收赢利模式之一。当传播媒介变化的时候,音乐作为根本的内容提供是永远不会变的。那么,我们今天怎么做唱片?做什么唱片?难道仅仅制作流行歌手的唱片吗?

  多元化的精品发烧唱片制作,是最近几年以广州为主体市场发展而来的一种音乐投资模式:其消费对象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富起来的音乐发烧友和全国各大城市中产阶层和城市追求音乐欣赏品质的音响爱好者。我绝对不鼓励翻唱老歌的“发烧唱片”制作模式,我认为,我们必须制作多元化的精品唱片:比如欧美类似波切利、莎拉·布莱曼、凯瑟琳·詹金斯这样的跨界歌手的唱片、比如“英格玛”这样的世界音乐组合、比如“神秘园”这样的新世纪音乐,我们的同类产品就少得可怜!

  只要我们拥有世界文化的眼光与思路,用现代世界的音乐制作理念和制作手法做个性化或者民族化的唱片,成功的可能性就极大:如最著名的《朱哲琴——阿姐鼓》、《萨顶顶——万物生》,成功打进欧美唱片业主流市场,成为唱片业奇迹;而由北京音乐人制作的民族-世界音乐唱片《布仁巴雅尔——天边》因为其中《吉祥三宝》的意外走红也非常成功地在唱片市场和流行音乐市场找到了久违的轰动现象。随后的《历史的声音》、《五彩呼伦贝尔》、《如来如去》等等精品唱片都在港台和中国唱片市场带来成功效应。

  香港“雨果唱片”推出的“民族音乐家”系列唱片,台湾“风潮唱片”推出的系列民族唱片,珠海豪杰文化的《李思琳——奇异恩典》、《何莹——莹莹花语》,北京瑞鸣文化推出的《雷佳——中华56民族之歌》、《伶歌》、《粉墨是梦》,广东星外星的《迷藏》系列、新版《红楼梦》演唱专辑都取得了非常成功的市场效应。我个人今后还看好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和西南的彝族、土家族、苗族、壮族、纳西族、傣族、普米族,以及东北的朝鲜族等等少数民族音乐,这样的唱片制作思路,才会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

  出路3:全方位挖掘音乐的延伸投资效益

  现阶段的中国音乐投资,唱片已经夕阳西下,如果说以前盗版让无数的唱片人“断肠人在天涯”,如今就是盗版商的好日子也快到头了。然而,互联网的出现使“盗版”的含义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没有唱片公司或者音乐著作权人授权的免费试听下载,全部属于“盗版”行为,而作为互联网音乐欣赏者们的我们,全成了“盗版者”的同谋!

  当我们以为彩铃下载可以让音乐人们和唱片公司看到希望的曙光的时候,一场“金融危机”让我们看到冷酷的真相:原来“彩铃”也不是“救世主”;无线增值和互联网领域的版权业务的缓慢推进,解不了唱片业的近渴。但是,在欧美,苹果iPod和iTUNES捆绑销售的“99美分”数字音乐店却大获商业成功,最成功的就是iTUNES网站,目前已卖了10亿首歌,形成很大的产业;这些,我想对有兴趣投资音乐产业的投资人来说,都是极具诱惑力的大蛋糕。可惜,我们只能望洋兴叹。但是,无线增值业务毕竟是今后的发展趋势,卡拉OK版权的收益和广播电台、电视台今后播出音乐都将要缴费的利好消息,都是音乐人和唱片公司乐于听见的。所以,如何利用唱片的剩余价值,如何在互联网上拓展唱片的其他业务,也就是如何全方位挖掘音乐的延伸投资效益,是我们今后需要深思的问题。毕竟,音乐只有内容打动人心,人们才会为之花钱。

  李广平,音乐制作人,歌曲创作人,现居北京。

12

最新评论

超薄音响 稀客领航
请用抖音扫一扫,关注XYCAD创始人直播

QQ|手机版|Archiver|XYCAD中国音响设计网 ( 京ICP备14030947号 )点击这里与XYCAD官方实时沟通

GMT+8, 2024-6-29 10:10 , Processed in 0.084585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