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只有注册或登录才能下载更有用的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自从总局号召数字化、网络化以来,广播电视系统的大调整、大改组也进行得如火如荼。如今,朝野内外、上上下下无不憋足了劲,要在广电建设中大干一场。<br>
然而,在新台建设(包括广播电台、电视台)时,在设计、建造录音棚、演播室的过程(包括验收)中,时常出现忽视录播室技术参数、声学指标等要求的现象。建成后发现不好用,再测各项指标才知有很多声学缺陷。虽经修改可能得到部分改善,但终究很难圆满。<br>
我台早在设计阶段就注意到这个问题,提前邀请专家充分论证设计方案、严格选择有经验的设计、施工单位。从而保证了新台落成后迅速投入使用,遗憾较少。现将我们亲身经历过的有关声学指标选择、检测方法和数据分析等理论与实践问题略做归纳如下。 <br>
建声设计主要包括“噪声控制”和“音质设计”两大部分。噪声控制含:消声、减震、隔声等降噪方面的设计与施工。其中,空调伴随着演播室、录音棚工作,它的设计与安装(它将直接影响整体结果)。噪声控制的参数用噪声评价曲线(NR)描述。音质设计含:房间几何形状、吸声、扩散、反射等建声的设计与处理。用混响时间及其频率特性(平直与否)表示优劣。一般,混响时间的长短要根据用途来选定。<br>
<br>
一.噪声控制<br>
1.设计依据: GYJ 42-89 《广播电视中心技术用房的容许背景噪声级》, 参考 GYJ 26-86中的“噪声控制的设计标准”。图1示出的是一组噪声评价曲线,录播室按照不同需求可取NR15到NR25(各类技术用房的容许噪声评价数值可参见表1)。<br>
<br>
2.噪声控制的总体设计<br>
(1)对场地所处的地理位置、声学环境等情况要进行详细调查、测试。(2)尽可能远离震动源、噪声源,必要时采取隔声、隔振、降噪措施。(3)在同一建筑物中,注意房间布局。例如,将录播室尽量集中、并利用其它房间将其隔离或包围起来,以减轻外来噪声的干扰。(4)空调机房、风道等需接近录播室以提高热交换效率时,尽量做好隔声与隔震(如将机组分开或将机组进行减震、隔声处理,对风道加装消声器和消音弯头,过墙时加隔声套等)。<br>
3.录播室的噪声控制<br>
(1)录播室外墙的隔声量计算<br>
R ≈ L″p1 - Lp2 + 10 lg S/A +3<br>
式中:R:隔声量,以dB为单位;L″p1:场地平均声压级的实测值,以dB为单位;Lp2: 录播室内允许的噪声声压级,以dB为单位;S:外墙面对噪声源的透声面积,以m2表示;A:录播室内的吸声量面积,以m2表示。<br>
录播室的隔声墙(包括楼板、顶板)的施工质量与隔声性能的关系密切,设计中应对有关施工质量提出要求(例如:对砖墙应满浆满缝,一切孔洞都应填充密实等)。<br>
(2)“房中房”(即加装套房)的设计<br>
多用于语录室等噪声控制在NR-20以上的房间。技术要求:A. 内套房与外层主体结构必须没有刚性连结,其构造夹缝应大于10cm,工程监理有责任监督夹缝间有无杂物掉进以免构成声桥;B. 内套房与弹性垫层所组成的振动系统其固有振动频率应小于16Hz。采用金属弹簧隔振器、减振垫块作为弹性垫层时振动系统的固有振动频率可由下式计算:<br>
f0≈ 4×93 / √δ<br>
式中:f0:振动系统的固有振动频率,以Hz为单位;δ:隔振器的静态压缩量,以cm为单位;<br>
采用减振块300×300间距布置,间隙填48kg/m3玻璃棉毡。<br>
(3)出入房间需加装“声闸”结构设计。选用指标较高的隔声门,闸室空间应进行全频带强吸声处理。<br>
(4)控制室与录播室间的观察窗。应用双层或三层间距不小于10cm玻璃进行隔声处理。<br>
(5)录播室楼上,应布置安静作业的房间并铺上较厚的地毯。必要时可考虑做浮筑楼板。<br>
归纳起来,我台的电视剧场、演播室、录音棚、配音室共17个,分别达到了以下指标,设计与实测结果如表2中所列。<br>
(注:录音棚为可调混响。※“房中房”隔声套房。)<br>
<br>
<br>
二.音质设计<br>
<br>
<br>
名 称 设 计 值<br>实 测 值<br><br>
混响时间秒 噪声评价数NR 混响时间秒 噪声评价数NR <br>
电视剧场 1.2<br>25<br>1.3<br>25<br><br>
600㎡演播室 1<br>25<br>0.9<br>25<br><br>
250㎡演播室 0.6<br>25<br>0.7<br>25<br><br>
120㎡演播室 0.5<br>25<br>0.6<br>25<br><br>
60㎡虚拟演播室 0.5<br>25<br>0.5<br>25<br><br>
200㎡音乐录音棚 0.8~1.1<br>15※<br>0.85~1.1<br>15<br><br>
100㎡音乐录音棚 0.6~0.8<br>15※<br>0.5~0.7<br>15<br><br>
25㎡配音室 0.3<br>15※ss<br>0.3<br>15<br><br>
21㎡新闻配音室 0.3<br>25<br>0.3<br>25<br><br>
<br>
<br>
<br>
<br>
图1 噪声评价曲线(NR)<br>
<br>
<br>
<br>
1.混响时间的定义<br>
声音已达到稳态后停止声源,平均声能密度自原始值衰变到其百分之一(60分贝)所需要的时间。<br>
2.混响时间的选择<br>
录播室的混响时间,由节目种类、录播室的体积和录音方式等决定。一般情况下语言录播室取0.3s(中心频率500Hz)左右;音乐录音棚(80m2)取0.6s;大型音乐录播室(120m2以上),取0.8s左右。<br>
3. 混响时间的计算<br>
原则上按频率63、125、250、500、1000、2000、4000Hz(语言至此)和8000Hz(音乐),分别计算。公式如下:<br>
T60 = 0.161V/-2.3 S lg(1-α)+4mV<br>
式中:T60:录播室内的混响时间,以秒(s)为单位;V:录播室的容积,以立方米(m3)为单位;S:录播室内的总表面面积,以平方米(m2)为单位;α:录播室内的平均吸声系数;m:空气中声波的衰减系数(与空气湿度有关,不同频率也不一样。以1000~8000Hz为例:当湿度为50%时,m值为0.004~0.077)。<br>
录播室内的固有吸声量应包括:预计可能表露的墙面、地面、通风孔、隔声门、隔声窗、家具、乐器以及演职员等的吸声量。<br>
混响时间的计算值与所选定的设计取值相比,其偏差应控制在±10%之内。施工完毕后,进行现场测量时其实际值的偏差应控制在±15%之内。测量依据按行业标准GYJ22-85《广播电视播音(演播)室混响时间测量规范》进行。<br>
4. 音质设计的一般要求<br>
常规设计供1~2人使用的语言录播室面积宜选取12~16m2;供20人以内乐队使用的音乐录音室面积宜选取80到120m2。<br>
录播室长、宽、高的尺寸可按如下比例计算:<br>
小录播室:1.6:1.25:1<br>
一般录播室:2.5:1.6:1<br>
低顶棚录播室:3.2:2.5:1<br>
细长型录播室:3.2:1.25:1<br>
室内表面应避免凹面、穹顶。根据需要可加装扩散体(不等边的三角形或凸弧形等)。<br>
室内音质设计时还要注意吸声材料的布置,应符合分散、均匀的原则。却又要避免大面积平行的声反射面相对应,以避免声缺陷。<b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