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大煒"TAIPEI TICC"世界巡迴演唱會 台北首演
http://www.audiosos.cn/attachments/2008/09/1_200809032355571eNgq.gif黃大煒
TAIPEI TICC
世界巡迴演唱會
台北首演
好不容易完成的”一件事”,
早在 7月 19~25 號時,David 先在
我的二樓辦公室空間裡暖排一個
星期,把要演出的歌曲逐一列出
整合,這個演唱會的樂隊編制非常
的單純,只有 Drum set,Bass,
Keyboard,加上 David 只有 4 個人
的組合,也就是說,純聽歌的演唱會,各位別以為是輕鬆的,開頭
總是說得簡單不複雜,結果總是最
頂級的虐待,這真的是技術大考驗
的一場!
在大約 20 坪的排練室,擠了一堆東西跟人,傳統的鋼琴收音,空心吉它,空間的共振什麼都發生了,
什麼狀況都來了………天啊!我快要瘋了,
這個空間加上 adsom 12MX 的監聽喇叭,加上傳統三角琴之後,160Hz 很不給面子,從圖上各位應該看出
我努力在做什麼樣的消弭動作,總算是可以排練了,在這一星期的排練裡,在別人眼裡我看似東摸西跑的
玩笑中渡過,實不知我不斷的盤算著未來在現場最危險的各項潛在危險因素,
三角琴的架設收音、空心吉他的低頻駐波,揚琴的聲音能量增益提升不能迴授等,
嗚…….暗自哭泣怎麼又會是這麼辛苦的案子,臭 David!認識 10 多年盡是出麻煩會 #@X*&.....
滿腦子想著解決方案 A,方案 B、C 的渡過排練週。
事先我採用了 NEUMANN 184 來拾取聲音,基於尊重音樂人條件,這樣的收音卻被樂手所拒絕,執意要使用
SM-57 的麥克風,這下子就很辛苦了,在排練室裡使用 SM-57 來收音是 OK 的,尚能在小小的空間裡
滿足各個樂手,為了消除共振,我們連腳架都隔了阻尼,一切的一切就讓排練能順利先吧。
7 月 19 號開始的故事...............
http://www.audiosos.cn/attachments/2008/09/1_200809032355572vlta.gif
在音匠公司暖排的設備雛型已經定出。
http://www.audiosos.cn/attachments/2008/09/1_200809032355573ImpV.gif
使用德國喇叭 CODA K-15 給主唱使用。
http://www.audiosos.cn/attachments/2008/09/1_200809032355574WVbk.gif
TC GEQ的遙控盤 MOTOR-64。
http://www.audiosos.cn/attachments/2008/09/1_200809032355575tsbu.gif
David 正在排練中,後面是 monitor 阿証。
http://www.audiosos.cn/attachments/2008/09/1_200809032355576b7pN.gif
在音匠公司暖排一景。
http://www.audiosos.cn/attachments/2008/09/1_200809032355577QiC5.gif
鼓手 豆子老師。
8 月 20 號開始的故事...............http://www.audiosos.cn/attachments/2008/09/1_200809032355578tfby.gif
使用麥克風架阻尼墊。
http://www.audiosos.cn/attachments/2008/09/1_200809032355579x94m.gif
配合樂手領隊使用 SM57 麥克風收音與位置 >_<"。
http://www.audiosos.cn/attachments/2008/09/1_2008090323555710q3Z1.gif
在主唱後方夾一張毯子,創造一個駐波吸收層。
http://www.audiosos.cn/attachments/2008/09/1_2008090323555711mDzt.gif
AVALON 管機 ( For David Vocal )。
http://www.audiosos.cn/attachments/2008/09/1_2008090323555712I5xJ.gif
吃飯了,今晚是餃子。
http://www.audiosos.cn/attachments/2008/09/1_2008090323555713GWcw.gif
我的最愛 GARWOOD IEM。
歌曲一首一首的走出來,技術問題就一個一個的產生,空心吉它的共振,揚琴的電平值與拆裝的小心,
IEM一套一套的多出來了,監聽喇叭的內容愈來愈多了,聲音由清楚開始矇矇的了,當然我們也一個個的
逐一排除,真是沒得閒,
在樂理與音樂精神為首的起步,這因素鉗制住電器物理的支援性,修正到安全位置恐又破壞音樂創作精神,
呵呵,真是矛盾啊!這兩者之間一定有個緩衝位置的,如何讓兩者全都雙贏才是這場的功課。
http://www.audiosos.cn/attachments/2008/09/1_2008090323555714ZqXC.gif
David 跟導演、視訊、燈光等人開會中。
http://www.audiosos.cn/attachments/2008/09/1_2008090323555715KYgU.gif
排練中,記者插花。
http://www.audiosos.cn/attachments/2008/09/1_2008090323555716kkVU.gif
地上是穩立的 15" 同軸監聽 。
http://www.audiosos.cn/attachments/2008/09/1_2008090323555717EfSE.gif
排到最後一天,資料愈來愈多。
現場聲音硬體是穩立音響負責的,由 阿昇來幫助舞台上的一切聲音支援,前場則是穩立的 小不點負責我的
所需。全部的錢場系統真的非常的單純,只用了 8 通道的 SYMETRIX 噪音閘,3 台 Yamaha SPX-990,
1 台 Yamaha Pro-R3,再加上一台 MIDAS H-3000 沒了,就這麼多,使用的喇叭是 David 御指 L-acoustics
的 V-DOSC 系列,混音平台指定 MIDAS。
在 TICC 的這個場子裡,由於觀眾席是呈斜面直上,因此必須是含蓋範圍的問題勝過音壓大小問題,
穩立這次提供 9+3 的懸吊方式,即 9 只 V-DOSC 下方再坎上 3 只 dV-DOSC。
V-DOSC 是 90 度的射角,可以投射到主觀眾區與最高遠端,dV-DOSC 則是 120 度的射角,當然的就是
補償進面兩側的聆聽區,VIP前裙正面使用可愛又可恨的 108 系列 8”x1” 同軸喇叭,可愛是它效能很好
100 度都照顧到了清析表達能力,可恨之處就是它太貴了!
8 月 28 號開始的故事...............
http://www.audiosos.cn/attachments/2008/09/1_2008090323555718yz72.gif
裝吊完成準備揚升 。
http://www.audiosos.cn/attachments/2008/09/1_2008090323555719HNjw.gif
另一串也在裝配中,準備上揚 。
http://www.audiosos.cn/attachments/2008/09/1_2008090400395095jbz.gif
從三樓拉近拍攝。
http://www.audiosos.cn/attachments/2008/09/1_20080904003950109lYE.gif
dV-DOSC 與 V-DOSC 銜接的結構體 。
http://www.audiosos.cn/attachments/2008/09/1_200809040039501171GR.gif
前裙用的 108 同軸小喇叭 。
http://www.audiosos.cn/attachments/2008/09/1_2008090400395012jx9m.gif
喇叭背後一景。
http://www.audiosos.cn/attachments/2008/09/1_2008090400395013VdWS.gif
舞台監聽,12" & 15" 同軸喇叭。
http://www.audiosos.cn/attachments/2008/09/1_2008090400395014paap.gif
由 LAB提供給 L-acoustics 的後級放大器。
http://www.audiosos.cn/attachments/2008/09/1_200809040043591PA7L.gif
身經百戰的 crest audio,用來推動 108。
我的前場控制位置放在四樓,SIA 測得 31 公尺之多,放了音樂聽了一下 108 前裙喇叭與主喇叭有時間差,
聆聽時會被辨別出來的,因此必須修正,測得 29 公尺,由於 House 使用 MIDAS H-3000,沒有內建 DSP,
穩立提供 SYMETRIX-402 延遲處理器來調整這個時間參數,在 28 號進場後開始安裝舞台監聽的主系統,
為了不讓 David 對聆聽的陌生,XL-4 我將其建立在舞台上,因為 David 也習慣了我這 XL-4 的動態,
周邊的等化器也一並由我建立起來,使用了 8 通道的數位等化器,其它的則是依各項所需,各種不同的類比
等化器,整個樂器我們儘可能保持單純的輸入,單純的輸出,唯在主唱的麥克風 NEUMMAN ksm105 ,
我 insert 了 AVALON 737sp 讓聲音可以更像個成熟的男人。
人們常說 L-Acoustics V-DOSC 的喇叭產品很好,那麼好在哪裡?誰能去體會這類的事,還是因為價格高
的關係就認定是好喇叭?
我在現場把數據截了下來跟各位分享,一個好的產品設計,無論大小喇叭,他們會去顧及到兩者合併使用
時的匹配性,尤其是聆聽曲線,一般很多喇叭在體積縮小後低頻延伸往往自然的短少,但是中高就會偏亮,
即便修正後動態都是需要衡量的,所以就很難大小組合在一起,
各位從圖上看出 V-DOSC 與 dV-DOSC 在中高的相似度是如此的接近,因此使用者只須關心時間問題,
不用煩惱音色問題,更何況這批喇叭已經超過 7 年了!它還是這麼忠實。
http://www.audiosos.cn/attachments/2008/09/1_20080904003950888SQ.gif
橙 = 左 V-DOSC,藍 = 右 V-DOSC,綠 = 左 dV-DOSC,紅 = 右 dV-DOSC,你可以看出如是此相近。
http://www.audiosos.cn/attachments/2008/09/1_200809040043592VyO0.gif
Meyer Sound 650P,每邊 4 只。
http://www.audiosos.cn/attachments/2008/09/1_200809040043593qKmb.gif
喇叭逐一的就定位了。
http://www.audiosos.cn/attachments/2008/09/1_200809040043594YEL2.gif
K.T. 的分配器系統。
http://www.audiosos.cn/attachments/2008/09/1_200809040043595uDYD.gif
穩立製作精美的 Snake。
http://www.audiosos.cn/attachments/2008/09/1_200809040043596IbLK.gif
Multi Cable 接線端。
http://www.audiosos.cn/attachments/2008/09/1_200809040043597AIX0.gif
從主喇叭背後看 dV-DOSC 的結構架。
監聽喇叭使用穩立的 12” 同軸給樂隊老師,David 則是 15” 同軸 4 只排列在前方,由於同軸喇叭的擴散角很
大,因此多只並排時回有干擾的技術問題,在調試過程上,最後排成如圖的樣子,雖然在聆聽上,最佳聆聽區
的佈滿仍有那麼一些的不滿足,然而這樣的頻域與動態已經能夠滿足聆聽了,配置的後級是 CrestAudio7001
系列,在這兩天的使用上,個人心得是這同軸的 12” 與 15” 單體,最好是採用交換式電源的後級,
如 LAB 這樣的後級為最佳的選擇,其瞬間動態反應才能讓這樣的同軸單體可以發揮紙盆運動的功,
衝程才能表達出來,這類變壓器的反應是無法詮釋其奧妙的,使用者若無法瞭解動態的。
_
http://www.audiosos.cn/attachments/2008/09/1_200809040043598P10w.gif
David 主監聽喇叭 15"同軸 + NEUMANN k105 麥克風。
http://www.audiosos.cn/attachments/2008/09/1_200809040043599vl4J.gif
從舞台正面拍攝監聽排列。
http://www.audiosos.cn/attachments/2008/09/1_2008090400435910WrBb.gif
David 吉它效果技術區。
http://www.audiosos.cn/attachments/2008/09/1_2008090400435911JVDy.gif
有看到那個字哦嗎,別說我沒告訴你哦。
http://www.audiosos.cn/attachments/2008/09/1_20080904004359120EMI.gif
特別來賓-嚴錚的吉它 amp.。
http://www.audiosos.cn/attachments/2008/09/1_2008090400435913l3mK.gif
吉它收音麥克風一律採用 SENNHEISER E609。
http://www.audiosos.cn/attachments/2008/09/1_20080904004359147Pp1.gif
Bass 麥克風採用 SENNHEISER 421。
http://www.audiosos.cn/attachments/2008/09/1_2008090400435915Q2vj.gif
近看一張。
在收音上,穩立提供了一系列 SENNHEISER 麥克風,在鼓組與揚琴收音上,採用 SENNHEISER E604,
使用方便也少掉很多的架子,在吉它的收音上,使用 SENNHEISER E609,過程上,我聽了收音感覺,
在近拾取與保持一些的距離是會那麼的不太一樣,最後為了不使麥克風音圈工作在紅色區域,
我使用一個三號電池的尺寸,將其拉開與單體間的間隙,這讓我有更多一些的泛音與自然,不過大前題之下,
混音器必須要有相當的程度,人耳才能辨別出這樣的差異。
David 的監聽是採用立體的結構,因此在最佳聆聽範圍裡,很容易將各個樂器安排在某一個音像位置,
相對的,也能幫忙避開很多的重疊頻率,第一天唱完後,他個人覺得在唇齒上與其它樂器混合時略有不足,
我們研究了一下,為了不想破壞現有各樂器電平在喇叭裡的平衡值,我們把麥克風位置整個往後退了 30 公分
左右,這一退就退出了新的天地了!同軸喇叭的軸心更能夠打中主唱的耳朵,什麼都沒調動到的情況下,
David 唱得比第一場舒服,這也是我在同軸喇叭的運用上多了一個使用經驗。
http://www.audiosos.cn/attachments/2008/09/1_2008090400435916nVvo.gif
Bass 老師的位置。
http://www.audiosos.cn/attachments/2008/09/1_2008090400435917D851.gif
我的鋼琴收音方法,好用哦。
http://www.audiosos.cn/attachments/2008/09/1_2008090400435918cIJw.gif
鼓手的位置。
http://www.audiosos.cn/attachments/2008/09/1_2008090400435919aj6h.gif
鋼琴的監聽,我們將它提高縮短射程。
http://www.audiosos.cn/attachments/2008/09/1_2008090400435920lCom.gif
前裙喇叭 108 一字排開。
http://www.audiosos.cn/attachments/2008/09/1_2008090400435921JxdL.gif
現場,揚琴下方的兩只 SENNHEISER E604 。
http://www.audiosos.cn/attachments/2008/09/1_2008090400435922iiAq.gif
David 要用的吉他樂器。
http://www.audiosos.cn/attachments/2008/09/1_2008090400435923iKnz.gif
David 的 guitar technical - 小宋。
黃大煒的東西不是看秀,是純聽歌的,所以舞台上的音樂人一個個的真功夫是不斷的呈現出來,
鋼琴的位置與收音問題就是我此次最大的挑戰,如果有人知道 pat metheny 這個音樂家就會瞭解我在說
什麼了,他們的演出現場,鋼琴是用一塊很大塊的毯子把鋼琴蓋起來,讓收音能夠順利安全,這樣的行為
一定是當下的 soundman 碰到問題才會有如此的安置擺放,而我卻無法如願,因為要好看,也要滿足樂手
本身,我只有努力的去爭取與改善我的收音品質,29 號採排是使用 SM57 麥克風,很不幸的得不到好的
動態電平與其它的樂器抗衡,我很辛苦的操作這天的排練,回到家都三點多了,想了又想,整個腦子都是
這件事,一早音樂總監說服了樂手,來電告知決定尊重我的選擇,一早衝到了現場我立刻更換麥克風與我
的擺設方式,如照片上所見到了,我使用 UENMANN 184 浮架在地板膠布上做敲擊鍵的近拾取,
採用 AB 立體收音,然後在後方使用兩只 AKG C430 麥克風,採用 NOS 立體收音來表現鋼琴的飽滿與
泛音,這 4 只麥克風在現場空間組合下,我修正掉 167,375 的共振點後,整個動態完全能夠跟鼓組以及
貝士相抗衡的電平值,這是令人振奮的改變,因為鋼琴的動態品質提升了,我整個現場的聲音放送條件
增高,音樂都活躍起來,音樂層次可以建立了,我必須謝謝樂手的妥協。
因為這次我深刻體會到音樂人與音響人的溝通語言是不一樣的,我一定要建立更大耐心與認真去知道
音樂人要什麼,我們才能做什麼,如此才不至於毀掉別人的精神。
在這裡再一次謝謝陳冠蒨老師創造出這樣的工作狀況,讓我得到一次深刻的學習。
http://www.audiosos.cn/attachments/2008/09/1_2008090400395015ULX.gif
Monitor 阿証。
http://www.audiosos.cn/attachments/2008/09/1_200809040039502dq0K.gif
混音器下方前全是後級。
http://www.audiosos.cn/attachments/2008/09/1_200809040039503eeWQ.gif
從控台拉近。
http://www.audiosos.cn/attachments/2008/09/1_200809040039504poTa.gif
從六樓拉近控台。
http://www.audiosos.cn/attachments/2008/09/1_200809040039506ylIJ.gif
House System。
http://www.audiosos.cn/attachments/2008/09/1_200809040039507LkL7.gif
Effect 全是 Yamaha 系列。
http://www.audiosos.cn/attachments/2008/09/1_200809040039505Uy13.gif
台北 TICC 黃大煒現場。
整場的演出我控制在 95~112 之間的音壓,非常的舒服,同樣的,系統正常,那麼就沒有調動任一只的GEQ,我很安心的操作著。這個兩天的演唱會結束了,我得到了好多,在未來這些吸收發酵後,
我必定要呈現出更好的作品,在這裡也要謝謝穩立的阿昇、小不點,還有我叫不出名的,我知道你們都在
避開我的鏡頭,呵呵,謝謝你們的支援與耐心,這聲音的工作才能順利完成。
这些音响设备太哪个了。我喜欢。学习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