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XYCAD中国音响设计网 返回首页

hainavip的个人空间 http://xycad.com/?19240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认识生命轮回与解脱之道(一)

已有 708 次阅读2010-3-24 11:14 |个人分类:人生观哲学|

《西藏生死书》在详细介绍中阴世界的种种景象与对策的同时,也在向我们传达:我们确实可以在有生之年来为死亡预做准备。世人不应再继续持有那种对于死亡的无知和偏见,在突然袭来的死亡面前,恐惧、伤感与束手无策也绝不应是世人唯一的选择。我们不必等到所爱的人在死亡的边缘痛苦挣扎时才惊恐地意识到死亡的真实存在,也不必等到自己大限已至之日再去茫然被动地面对未知。我们应该活在当下,把握今天精进修行,深入观察万物无生无灭的本质,如此方能获得生命无常和无我的觉悟,在当下了脱生死,达到超越生死的成佛境界。
  生为何事来?死往何处去?生死的课题自古以来便一直困扰着人类,神秘而悠远。关于生死学的研究在古老的西藏可谓源远流长。
  《西藏生死书》便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死亡旅程的指引地图,堪称生死学研究的巨著。《中阴闻教得度密法》(《西藏生死书》),是公元八世纪藏传佛教的教主莲花生大师的遗世之作。相传莲花生大师当时并没有将它公布,而是用伏藏的方式将之深藏在隐秘的地方,直到公元十四世纪时,这部经书才被著名的西藏掘藏师卡玛林巴发现并流传于世。
  人们死后进入中阴世界将会面临的各种经历,并对亡灵应如何应对各种中阴险境,争取较高层次的生命去向做出了具体的指导。每一个人在活着的时候都有必要看一看这部经书,因为死亡是每一个人早晚都要面对的事情,死后的世界里没有亲人的关爱,也没有朋友的帮助,一个对于死亡茫然无知的人将会承受巨大的痛苦和折磨。这部经书将为我们揭去死亡的神秘面纱,带领我们了解死亡,感知死亡,预先为死亡做好准备。这样,不仅我们自己将可以从容地面对死亡,而且我们也可以帮助亲友把握死亡所提供的永恒契机,找到通往解脱的净土之路。
临终者进入死亡历程之前,必须了解这次由死亡到转世的过程,其实只不过是从一个世界到另一个世界的“旅行”而已,在这个“旅行”中亡者会经历各种各样的险境。面对这种种幻景的出现,亡者千万不要惊恐,因这一切只不过是你生前业力的影响而出现的幻相罢了。只要你安住心念,仔细聆听上师的诵读和指导,便会安然渡过死亡历程,脱离轮回,获得解脱。
  本书文本转译自《The Tibetan Book of the Dead》(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27),该书由藏族喇嘛卡孜·达瓦桑珠由藏文原著《Bardo Todrol Chenmo》翻译而成,并由美国学者伊文思·温兹编辑出版。此书被译为中文后,有众多的译名,其中有《西藏度亡经》、《西藏中阴度亡经》、《中有闻教得度密法》与《中阴救度密法》等等。如果按这部经的原义来说,《中阴(中有)闻教救度大法》是最贴近于藏文原本意思的,因此很多译文都以此来命名。这次出版本书为了更方便读者理解和阅读,将原本让人生涩拗口的书名,改为“西藏生死书”这样一个读者更易理解并且更浅显易懂的书名,让读者一看便知本书是谈论“死亡”与“轮回”的西藏密宗经典。这是一本契合时代需要的书,因为有生自然有死,每个人迟早需要面对死亡。书中深入讨论如何认识生命的真义,如何接受死亡,以及如何帮助临终者和亡者,以及他(她)们忧心守护在旁的家属们。通过上师或协助者诵读的方式使临终者宁静地走完生命的最后一刻,然后安然度过肉体崩解的恐怖境相。读诵此经所达到的最佳状态是让去世者或将去世的人因为得到了提示而得以见到明光,超越生死轮回,进入涅解脱的圆满境相。或是至少达到安稳死亡与从容重生的目的。
  原著英文本首次传入西方世界并得以迅速传播,是在20世纪初,那时的西方工业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随之而来的科学大发展,使得当时的人们开始对宗教(特别是基督宗教)失去信仰与信心。失去了宗教慰藉的人们心中感到空虚与不安。这时灵智学、神秘学便悄然兴起。在西方人的眼中东方世界一直是既古老又神秘的,正因这种神秘感的驱使,有的人便转而向东方世界寻求精神的解脱,《西藏生死书》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本。特别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兴起了精神心灵层面的追求,加上对于死亡与再生问题的关注,这本原来默默无闻的心灵指导教法,在西方近代宗教界与心理学界便具有了极重要的地位。此书后来由欧美转译成中文版出版后,便掀起了国人对生死问题与临终关怀的热潮。  
   莲花生大师
  莲花生大师是公元8世纪印度密宗名僧,他原是乌苌国的王子,乌苌国(Uddiyana)位于巴基斯坦印度河上游及其支流史瓦特河(Swat)一带。据说乌苌国的因札菩提国王在花园中散步时,无意中在湖边发现一名婴孩,婴孩躺在莲花铺成的垫上。国王收养了这个婴孩,并将他当成亲生子抚养。于是这个传说后来演变成莲花生大师是由莲花中出生的。莲花生大师就如同释迦牟尼一样,早年就放弃了王子的身份出家成为了一名僧人,并在中印度著名的那澜陀佛学院完成传统佛学教育,但他觉得自己的个性不适合寺院的生活方式,于是还戒,他在今日的缅甸与阿富汗之间四处游历,跟随许多当时的大师学习,后来便证悟成为了密教历史上最重要的圣者之一,在西藏人心中,他神通与法力无边,是文殊、金刚手、观世音三尊合一的化身,有的佛经也称莲花生为继释迦牟尼之后的第二位佛,并尊称他为乌苌大德或乌苌大师。依照西藏人的传说,为了保存众多莲花生大师的著作,后人将它们秘密埋藏,等到时机成熟时,才能公诸于世,这其中也包括了《西藏生死书》。
   掘藏
  等待后人发掘的许多声称是莲花生大师所留下的非常殊胜的密法遗迹,至今在西藏各地仍随处可见,这些密法在当时被埋藏在岩石、山洞之中,目的是为了防止破坏,一般这种形式的宝典都被称为伏藏(藏语,意思是埋伏的宝藏)。西藏密宗的大成就者认为,受法众生的根器会因时局的不同而将有程度上的差异,所以必须将密宗经典埋藏起来等待后人发掘,其目的是要使合宜的法门在合宜的世代被发掘传递。在莲花生大师之后的几个世纪内,有不少人发掘被埋藏的密教宝物。发现这些精神宝物并且发扬其教义的人就被称为“掘藏师”。许多西藏密教典籍曾经一再失传,又一再被发现,以至奇迹般地保留到现在,这都必须感谢历代的掘藏师。在这些人当中,最有名的掘藏师就是14世纪时发现《西藏生死书》的卡玛林巴(Karma Lingpa)。在卡玛林巴15岁的时候,在一座名为冈波达(Gampodar)的山上发现许多被埋藏的文献珍宝,包括一份名为“寂静与忿怒诸尊自然显现于觉悟之中”的集册。著名的《中阴闻教救度大法》就在其中。  
  生与死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无法逃避的。当我们还活着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两种方法处理死亡:忽略死亡,或者正视自己的死亡,藉着对于死亡所作的清晰思考,以减少死亡可能带来的痛苦。不过,这两种方法都不能让我们真正克服死亡。绝大多数的人在死亡来到时,将面临一片迷惘的世界,处在极端陌生的环境里,心情会受到百般焦虑和煎熬。然而死亡后又会进入神秘的中阴世界,在这里没有朋友,没有亲人,只有不停地逃亡,不停地闪躲恐怖景象的威胁。这时亡灵极需要他人的协助,提供安稳走过死亡历程的协助。这部经便是应用于临终的人,由上师或协助者在其近处读诵,通过清晰而且正确的读诵,叮咛临终者以及亡灵在临终时或进入中阴世界后必须注意的事项,藉此获得解脱,脱离痛苦的轮回。这种方式是人们在走到生命旅途终点时,真正克服死亡的恐惧,从容不迫地面对死亡的法宝。  
  

佛说生死  
  两千多年前,释迦摩尼佛祖曾在《佛说譬喻经》中为当时古印度摩揭陀国国王胜光王作了一个譬喻:有一个族人独自在旷野中跋涉,忽然前方传来野兽的咆哮声,随后一只老虎便出现在他面前。于是旅人惊慌失措地逃到一口空井前,只见井口垂下一条树根。情急之下,他便沿着这条树根爬了下去,希望借此能够躲避恶虎的追逐。谁知才爬到一半就来了一黑一白两只老鼠,开始啃噬他所抓的树根。旅人于是环顾四周,希望找到新的依靠,却发现井壁上盘着四条毒蛇,而再往下看,情况则更糟,只见一条毒龙正张着血盆大口在井底等待。正在旅人惊慌失措之际,忽然从树根上流下许多晶莹诱人的蜂蜜,旅人被眼前的美味所吸引,顿时忘掉了所处的困境,于是便舔了五滴。顷刻之间,风吹树摇,蜜蜂倾巢而出欲螯旅人,而且又有野火开始燃烧树根。胜光王问佛:“这个人为什么身处险境,却还要贪图眼前那一点美味呢?”佛祖于是解释说:“旷野象征着六道轮回的无明长夜,旅人就是众生,恶虎象征无常,空井象征生死,黑白二鼠啃噬树根象征昼夜时刻缩短着世人的生命,四条毒蛇即指色身四大,五滴蜂蜜即指五欲,蜜蜂象征邪思,野火象征老病,毒龙象征死亡。可见,生老病死原本都是痛苦的事情,世人应该早做打算,不要被五欲所迷惑。”
  佛祖的这段譬喻正提醒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在生时认真地思考生死的意义。岁月如梭,无常的猛虎时刻都在我们的身后追随,人的生命是短促的、脆弱的。然而世人终日却只见眼前五欲的蜂蜜,不知老病的野火已经开始焚烧身躯,死亡的毒龙早已张开了血盆大口。惧怕死亡或者蔑视死亡都不应成为我们对于死亡无知的借口,佛祖早在两千年以前就已经为众生探索并开辟了那片超越生死和轮回的净土。我们应该顺从他的指引,从现在开始,认认真真地把每一秒钟当成改变和准备死亡与永恒的契机。
  不敢正视死就永远不能理解生,不要总是用后背面对着死亡,让我们从正面来与它对决吧!
  中阴与中阴的类型
   中阴的三种形态
  中阴在藏文中念为Bard,它是指一个过程的“完成”和另一个过程的“开始”之间的过渡或间隔。中阴的这种间隔可以是时间的,可以是空间的,也可以是意识的。打个比方,我们耳熟能详的“黎明前的黑暗”这句话中的“黑暗”就是中阴状态,也就是说,日出前后之间的这段时间就可以算是一种时间概念上的中阴;再比如两栋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即是空间中阴。还有我们内心瞬间可以产生一个接一个的意识,此起彼伏的意识与意识之间有极短的间隙,这个间隙也许只有十分之一秒的短暂,但它同样也是一种中阴。其实,任何一个状态到另一个状态之间的间隔都是中阴,而人类意识的经验便是由无数的间隔所构成。由此可见,生命就是由无数个中阴所组成。
   六种中阴的类型
  人的一生从出生开始到生命结束,进而转世投胎,一共会经历六种型式的中阴。即生处中阴,清醒的意识境界;梦境中阴,梦中的意识境界;禅定中阴,出神的意识境界;临终中阴,将死的意识境界;法性中阴,悟实的意识境界;投胎中阴,再生的意识境界。前三种是生命中的意识境界,后三种是在死亡与转生之间的意识境界。本书所要讨论的是中阴的后三种意识境界。这三种中阴境界决定了生命的升沉轮回。若是“得度”,便可轮入善道或是高一层次的道趣,否则就将轮入恶道或者更低一层次的道趣。亡灵在这三种中阴境界中将历时七七四十九天。
  (1)生处中阴:
  人活在世时的一切意识境界,人在这一段拥有的是清楚的意识,也包含人一生从生到死的所有的善业与恶业。因此又称为清醒的意识境界。
  (2)梦里中阴:
  它是指晚上睡着到早上醒来的这段时间所有的意识活动,它包含梦中的潜意识的活动,所以也称梦中的意识境界。
  (3)禅定中阴:
  它是指修行者修禅入定时的意识变化,当修禅完毕出定时,修禅时的意识境界就中止了,禅定中阴也就会中止。禅定中阴包含无数的禅定经验,由最低层的领悟到最高层的觉悟得道。因此也称出神的意识境界。
  (4)临终中阴:
  人在死亡时会出现短暂的昏迷状态,是处于一种无意识的境界,延续期间的长短不定,可能很短,也可能很长。一般的说法是这种暂时无意识的时期大约持续三天半,但如果是有极佳的瑜伽修行的修行者则可延续更长的时间,甚至超过一个星期,因此也称将死的意识境界。
  (5)法性中阴:
  它是指人死后会忽然失去意识,进入一段完全无意识状态,随后不久又会重新恢复意识。由意识的复苏到投胎入六道轮回前的一段时间称为法性中阴。在这段期间,亡灵会经历心所发出的各种奇幻异象,并感受一连串的幻觉。所以也称其为悟实的意识境界。
  (6)投胎中阴:
  这是指即将投胎转世时的意识状态,这时亡灵的意识即将进入母体内的受孕胚胎,直到出生。因此也称再生的意识境界。
   中阴身
  中阴身身处今生的死亡与来生投胎之间这段过渡时期,它并非血肉之躯,而是一种细微的心识身,并且无实质可言。身处中阴状态的亡灵(中阴身),他们的神智多处于浮躁焦虑、纷乱激动的状态。因为它只是一个意识体而已,所以它们不能饮食实质物品,只能以气味为食,如其亲人用熏烟供养时,这些中阴身就如同接受了饮食一样。不论其生前有什么样的生理缺陷,在中阴期间,中阴身都是六根俱全的,而且还会拥有一些神通,例如:类似天眼的眼神通及随念起刹那间便能到达所想之处的神通等等。但是,这类神通并不同于佛陀的神通,也并非修持所得的神通,而纯属由业力所生的神通。中阴身可以随念而实时得至所思之地点,然而有两个地点它是不能穿越的,一是佛陀成道之金刚座道场,另一为要受生投胎的母胎处。除此之外,中阴身不受任何山、石、河、海等地理环境所障,可以自由穿行。另外,在某些例外的情况下,中阴期还有可能更长。中阴期间,中阴身每七天便会经历一次类似死亡的经验,然后又换一个中阴身,直至有因缘投胎为止,但一般来说顶多也不过会换七次中阴身。有些众生的中阴期极为短暂,有些则可维持较长时间。在此期间,亲友或上师代为布施、供养、超度及修善行,仍可改变其下生转世地点。
  
  混乱与机会并存的中阴世界
  中阴世界是混乱的,充满着极度的不确定性。以我们每个人所正在经历的生处中阴为例,当我们身处的环境变得混乱时,我们的生活也会因此而变得支离破碎。外界的每一个小小的变动都会打乱我们既有的行为方式。生处中阴尚且如此,到了死后,这种不确定性会变得更加强烈,相当于生前的七倍。
  观察生命,可以发现我们经常是生活在一种疑惑和模糊的状态中。我们的心,总是时而混乱,时而清楚。中阴的意义就在于:在清楚和混乱、领悟和困惑、确定和不确定之间持续地、不定地游摆。这种持续性的不确定的中阴状态,也许会让我们对一切感到灰心失望;但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去看,就会发现它实质上是为我们间隔出这样一些空间,其中包含着许多转化的机会—如果这些机会能够被看到和把握的话。中阴教法使我们觉察,特别是在这种大变动和过渡的时刻,我们那像天空般纯净的、本初的心性将有机会显现。
  就像我们丢失了一件重要的东西,起初我们不敢相信,进而愤怒,在心里反复计算它的价值和意义。然而不久我们那颗狂乱激动的心便会安静下来,我们开始陷入了沉默,不再作无谓的挣扎和努力,因为我们很清楚这些都已无济于事。现在的我们除了接受事实以外,已别无选择。
  所以,前一刻我们丧失了珍贵的东西,下一刻却发现我们的心安住在一种深度的宁静状态中。这一经验启示我们,当这种情况发生时,不要立刻急着寻找答案。我们应该将这个宁静的状态作为一个间隔,安住于其中。当我们安住在这个间隔中,并努力往内心观照时,我们将看到自己纯净的、本初的心性。这便是中阴所提供的转化机会。
  中阴教法告诉我们,这种转化和改变的最高潮就在死亡的时刻。因为当时肉体被抛弃了,我们有最大的机会获得解脱。所以我们应该抓住这些机会,努力前往美好净土。

密宗的解脱之道
  生前解脱—修习最高指导法
  欲得生前解脱,需要有很深的禅定修行,一般说来,只有拥有最高根器的瑜伽修行者才能够达到。普通修行者在修习这种方法时要在上师的指导之下进行,通过修行“六中有自行解脱导引”这样的最高指导法,达行最高根器的修行者可以证悟出生与死的本质,进而在人世间达到自身的解脱。
  透由禅定,修行者将证悟到万物皆是由心所生的道理,而心的本质就是空性,因而万物的本质也是空的。世间的一切事物、悲喜的情感,甚至生与死都是虚幻而不真实的,都是空性的一部分,生与死从本质上来说并没有差别。能够领悟到这一点,就可以在生前获得解脱。
   临终时的意识迁移—启动破瓦法
  临终者在整个临终中阴阶段将会遭遇四大逐一崩解的过程。这时候,临终者不仅自身将会感受到各种内在变化,同时身体外观上也会显现出各种外在变化。而此时也正是启动破瓦法将意识迁移到净土的关键时机,只要临终者此时能够自力或者依靠身旁上师的指导诊断出这些征候,并且适时地启动破瓦法,就可以实现自发性解脱,从而避免了法性中阴和投胎中阴各种险境幻相的考验。使用此法的关键是要能够回忆起破瓦法的法门。
  死后往生净土—听闻《中阴闻教救度大法》
  如果亡灵无法在临终中阴通过启动破瓦法来实现解脱,那么就必须依靠《中阴闻教救度大法》的力量,通过聆听教法中的指导来把握中阴世界的机遇,进而实现解脱。这也是指导人们获得解脱最后的殊胜法门了。
 
  禅修之妙
  欲得生前自身解脱的人,必得认真进行禅定修持。禅修可以净化凡夫心,揭穿它的假面具,除尽习气和迷惑,让我们能够在因缘成熟时认清我们的真面目。正如第8世纪的佛教上师寂天所说:
  如果心这头大象被正念的绳子从各方面绑住,
  那么一切恐惧就会消失,
  完全的快乐就会来临,
  一切敌人:我们情绪的虎、狮、象、熊、蛇,
  以及地狱的守护者:魔鬼和恐怖,
  全部都会因为你控制了心和驯服了心,
  而被绑住,而被降服,
  因为一切恐惧和无数的烦恼都来自心。
  纵使我们一时间还无法达到解脱,定期的禅修也能为我们带来很大的启发,使我们确信,解脱烦恼的心灵空间是存在的,只要吾人时时检点内在的起心动念,看清个人思维的盲点,就能够逐步趋近并受用这样的自在风光。
   众生如果想要超越生死的轮回,就只有往生佛陀之净土。净土是美好的、理想的往生和修行之地,众生因根器和因缘的差别,将可以往生于不同的净土。
   根本明光净土—来到空无纯净的世界
  人们在进入临终中阴后,将会经历一段无意识的昏迷状态,这段时间一般要持续三天半左右,而这也是根本明光两次显现的时候。如果临终者能够把握住其中任何一次明光,从中获得体悟,那么就可以达到永久的解脱。在这一阶段获得解脱的众生将会往生于根本明光的净土。
   诸佛菩萨的净土—跟随智慧的召唤
  没能在临终中阴获得解脱的亡灵在进入法性中阴以后,其意识将会脱离肉身,成为独立的意识体,开始进入七七四十九天的死后旅程。法性中阴将会持续十四天的时间,在前五天的时间里,亡灵的面前将会逐一显现来自宇宙中央的大日如来、来自宇宙东方的阿如来、来自宇宙南方的宝生如来、来自宇宙西方的阿弥陀佛和来自宇宙北方的不空成就佛五位佛陀,他们前来接引亡灵前往其各自所居住的净土,只要亡灵能够在此阶段获得证悟,便可以往生于其中。
  在法性中阴的第七天里,五位持明主尊将会显现在亡灵的面前。持明主尊的“明”即为智慧的意思。如果亡灵能够在五位圣尊智慧的指引下获得体悟,那么就可以永远脱离轮回的苦海,往生于纯净的虚空净土。
  

我心即净土
  我们所看到的是什么样的世界,完全取决于我们的自心。假使我们以嗔恨之心去看世界,那么我们看到的就是罗刹世界;假使我们以贪欲之心去看世界,则会看到饿鬼世界;假使我们以怨恨、嫉妒之心去看世界,那么我们看到的就是阿修罗的世界;而假使我们能够放下使我们痛苦的烦恼心,以清净之心去看这个世界的话,那么我们就能够窥见那神圣、清净与和乐的净土世界了。净土世界其实遍布一切世间和出世间,往生之净土与人间之净土并没有差异,净土就在我们心中,对于能够洞彻本自心性的人来说,当下便是净土!
  遗憾的是,当下能够彻透本心的人实在少之又少。物欲的诱惑、名利的羁绊,世间有太多的东西摆在我们面前,吸引我们去追求。我们或为事业辛苦劳作,或为名声东奔西走,或为利益你争我夺,以至于我们的本心自性早已被贪、嗔、痴等种种欲念所遮蔽。然而人生有限,世界却广阔无垠。物无尽而欲未穷,物尚在却身已灭。一旦自己大限将至,一切都将转眼成空。或者自己的亲人、朋友,今天还是一个鲜活的生命,第二天却再也无法和我们共同欣赏日出日落。该珍惜的不去珍惜,该淡薄的却执著不肯放弃,我们往往如此,孽缘深重却又迟迟不肯醒悟。
  佛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我们的眼睛只知一味向前看,其实猛然回头,更有助于看透色相假空,出离迷障。无常和如幻便恰恰带给我们很多的启示。原来我们所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正是我们烦恼的根源。心念执著于外物,烦恼才会随之而生。执著的心就如同蔽日的云。只有去掉执著,才能显出佛性。正如云门丈偃所说:“终日说事,未曾道着一字;终日着衣,未曾挂着一丝。” 这是禅者的境界。如果真能如此,那么人间便是净土,而净土就在我们的心中!  
  
  【净土】
  要想往生净土,首先就要了解什么是净土。
  根据“五果四报”的法则,我们的色身有知觉、有感情,叫做“正报”。也就是说,正报是由众生各自的身心活动所构成的。正因为众生的身心活动有善恶之别,所以正报也形成了“十法界”,即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佛的分别。除了有情众生以外,外界广阔浩瀚的宇宙环境没有知觉,也没有感情,被称为“依报”。也就是说,依报是有情众生所居住和休止的处所。因为正报善恶之别的感召,依报国土便形成了净、秽之分。 所谓“净土”,是在佛、菩萨、声闻(缘觉)三乘圣贤清净的身口意三业感召之下的神圣庄严的国土;而与之相对的“秽土”则是在凡俗众生所造烦恼恶业感召之下的五浊恶世。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请用微信扫一扫,关注音响设计网创始人直播

QQ|手机版|Archiver|XYCAD中国音响设计网 ( 京ICP备14030947号 )点击这里与XYCAD官方实时沟通

GMT+8, 2024-12-21 22:09 , Processed in 0.075180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