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客音响招募全国代理商工程商集成商合作伙伴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2690|回复: 1

混音分享 迪克牛仔 - 搖滾北京 2005 Live 演唱會 转廖钦平

[复制链接]

0

主题

1345

回帖

4万

积分

版主

XYCAD Team

积分
47353

专家勋章版主勋章

QQ
发表于 2008-10-26 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涉及音响灯光机械视频方案从此不求人,秒拿预算!

亲,只有注册或登录才能下载更有用的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迪克牛仔 - 搖滾北京 2005 Live 演唱會 是我在台北億錸錄音室混音的最後一張專輯

      


會把這張專輯拿出來跟大家聊一聊, 是因為演唱會的混音方式, 跟一般大家比較熟悉的錄音室混音方式不太相同, 當時大致使用的器材有 :

Apple G4 + ProTools Mix Plus
Apogee AD 8000 Limit Edition
Digidesign ProControl


Neve V Rack ( Pre + Dynamic + EQ )

Tube Tech CL-1B Tube Compressor
dbx 160A Compressor


Lexicon 480 L
YAMAHA SPX 900 & 1000


Eventide H-3000

PMC AML1
PMC MB2

雖然當時錄音室所剩的 Outboard 器材已經不多, 不過配合上 Plug In 使用, 已經足夠了

製作人是林明陽老師, 跟明陽合作, 他一直都很信任我, 給我很大的空間, 明陽除了是製作人, 同時也是個很資深的錄音師, 我們的合作方式, 通常會在混音最後的階段, 再一起針對一些細節的部分, 做一些調整, 所以前三天, 基本上是我一個人在錄音室奮戰

拿到手的是一顆巨大的硬碟, 裡面有整場二個小時左右的多軌  Protools 錄音檔, 最後發行的 CD 版本, 並沒有全部都收錄進去, 不過在混音的階段, 基本上是把二個小時所有的歌都混完了, 演唱會收回來的聲音還不錯, 比較特別的是, 這場演唱會有二個鼓手, 所以鼓的音色會略有不同, 其中有幾首歌是 Unplugged 不插電的演出, 也需要另外處理

演唱會的混音, 大多會從頭到尾大致維持一樣的音色, 不論是樂器或人聲, 不過 automation 是需要每首歌單獨做的, 我混音的習慣, 一般會先從鼓組開始做起, 大鼓經過 Neve V rack 的 EQ, Compressor. 我一直很喜歡老 Neve 的音色, 當需要溫暖渾厚音色的時候, 我通常都會使用 V Rack. 我很難跟大家列舉出我調了哪幾個區段的 EQ 跟用了多少的 Compressor. 當時沒有做紀錄, 混音的時候, 一般也會針對音色的狀況有不同的設定調整, 最重要的還是耳朵的判斷. 不過我的 EQ 跟 Compressor 通常都會調得比較誇張. 有時 EQ 會針對某段頻率, 加減到 7-10 dB, 再利用很大的壓縮,把樂器本身特別的音色壓出來, 不過要小心拿掉太多樂器的 dynamic. 小鼓的 EQ, 是用 Waves Renaissance, 當時這套 Plug In EQ, 音色算非常軟了, 當 outboard EQ 不夠用或不適合的時候, 我通常會選擇 Renaissance, 經過 Renaissance 調整後, 再使用 dbx 160A, 便宜又好用的 compressor, 尤其拿來處理小鼓, 非常適合. 其他鼓組部份的 EQ 與 Compressor 都是使用 Plug In, 我在混鼓的時候, 不是很喜歡使用 gate, 整個鼓組對我而言, 是一整件樂器. 串音對我來說, 一直都不太是我的困擾. 我喜歡感覺比較 live 的鼓, gate 用太多, 聽起來會比較死板,這整張專輯的鼓, 我則完全都沒有用到 gate. 鼓組的擺位, 我習慣以面對鼓手的角度, 也就是 H/H 會放在靠右的位置, 通常是 2 點鍾方向, O/H  則會 pan 到極左極右二邊, 把鼓組的畫面盡量拉開, Tom 的位置則比 O/H 窄一些, 平均的放在左到右的位置.

Bass 也是使用 Neve V Rack, 並沒有使用 plug in. 當把鼓組跟 Bass 的音色與位置, 音量都確定之後, 接下來就是做 Vocal, Vocal 我用了 Neve 的 EQ 先做一次調整, 把現場 mic 收音較少的中高頻往上加, 接著使用 Tube Tech CL-1B Compressor, CL-1B 真空管的音色, 很適合東方人, 中高頻非常的細緻, 信號回到 Protools 之後, 我又加了一個 plug in EQ, 做更細的音色調整.一左一右二把吉他, 一樣也是使用 Neve EQ & Compressor, 基本上我是有 outboard 可以用, 絕對不用 Plug In 的人,二把電吉他的 compressor, 大概都壓到了 10 dB以上, 這跟音量控制沒什麼關係, 我喜歡搖滾電吉他經過強力壓縮之後很緊實的音色.這音色的特點, 除了 compressor 之外,之前加減大量的 EQ, 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二組 keyboard 基本上也是用 Renaissance EQ, 加上 LA-2A, 1176 plug in compressor. 一樣是 pan 到左右二邊, 做扇型較大面積的 stereo 擺位, 把整個底能夠包起來 我希望樂器的擺位, 可以很清楚的像是看到舞台的畫面.

當 Tone 跟 Balance 都確定了之後, 基本上混音的工作就已經完成 60%. 整個大致的畫面都應該要出來了, 效果的添加, 只是讓聲音更具吸引力, 一樣從鼓組先開始, 整個鼓組除了大鼓, 我都一起送了 Lexicon 480 L 的一組 Reverb,  480 L 的深度與密度, 是沒有任何 plug in 可以做的到的. 整組鼓的 Reverb Time 並沒有很長, 小鼓除了送 480L 之外, 又另外送了一組 Eventide H 3000, 空間較大, 時間較長的 Reverb, 主要想把小鼓的延音, 更明顯的在 Mix 中展現出來. 老爹 Vocal 主要的 Reverb, 也是靠 480 L, 但是我另外加了一組很短的 Delay, Delay 的聲音並沒有很明顯, 就只是跟在 Vocal 的後面, 加強 vocal 的厚實度. 因為有另外二軌專收現場空間與觀眾的音軌, 所以 Vocal 尾音明顯的長 Delay, 則需要配合現場的 delay time, 在需要很明顯聽見的時候, 再使用 automation 把音量拉上來.

二把電吉他, 我沒有使用很明顯的 reverb, 就只是很小的 room, 把空間稍微拉開, 我想要吉他的位置, 是與 Vocal 一樣差不多靠前的位置, 畢竟這是 Rock 的曲風. 在 unplugged acoustic guitar 的部分, 我甚至沒有適用 reverb, 而是使用 delay, 做出類似 reverb 的感覺, 沒有很明顯的空間感, 但是會讓整個吉他的聲音更寬, 更大. 二組 keyboard, 我用的都是 plate reverb, reverb time 是所有 reverb 中最長的, 讓它們聲音往後退, 可以把整個背景舖滿. plate reverb 的音色, 則用 EQ 把低頻消減, 讓 reverb 的空間更明顯, 在聽覺的 3D 畫面裡, 能把高度再往上提高

Tone, Balance, EFX 都大致調整完了, 因為整場演唱會歷時二個小時, 所以必須前後不斷的去聽這些調整是否在每首歌都適用. 因為沒有辦法針對每首歌都做特別的處理, 所以只能抓一個最大的範圍,明陽跟老爹, 這時候告訴了我他們的想法, 有那些部分, 是他們覺得應該要再調整的,當 Tone, Balance, EFX 都修正確定了, 音量細節 automation 的部分, 變成是最花時間的. 每一首歌, 每一樣樂器在歌曲進行的時候, 音量都必須隨著歌曲的起伏, 與樂句的情緒做音量大小的調整. efx 的部分, 也需要做 automation .這其中當然以 Vocal 的 automation 最為重要, 我跟明陽一起做了最後的 automation 調整 , 記得是花了整整一天, 20幾個小時.

億錸錄音室使用的近場監聽是 PMC AML1, 它至今都還是我最喜歡的近場監聽喇叭. 可惜 PMC 在中國並不普遍. AML1 低音的飽滿跟準確度, 很難讓你相信是由那麼小的低音單體所發出來的, 不過造價不便宜, 一對得要一萬美金, 有機會碰到了, 一定得好好聽聽, 你會很驚訝的

這張演唱會的混音, 在二年多後的今天聽起來, 還是有許多我不太滿意的地方, 有許多地方, 當初應該可以做的更好更仔細, 讓我印象比較深刻的, 除了他是一張演唱會 live, 我前後待在錄音室裡大概整整一個星期. 另外一個原因, 這是我錄音室結束前的最後一個作品. 有另外一層的感情在裡面. 現在聽這張專輯, 還是會浮現當時深夜在錄音室工作的畫面, 混音師的工作其實是很孤單的, 大部分的工作時間, 都是一個人. 不像錄音的時候, 有一堆人待在錄音室裡. 不過當混音師最爽的一件事, 大慨是在結束一天的工作, 走出錄音室, 天已經微亮, 心裡的成就感. 那是別人很難體會的



                               台北億錸錄音室
一个体型巨大、面目可憎,但心地善良的版主
发表于 2008-10-26 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跟大师级的人学学,有好处!谢谢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超薄音响 稀客领航
请用微信扫一扫,关注音响设计网创始人直播

QQ|手机版|Archiver|XYCAD中国音响设计网 ( 京ICP备14030947号 )点击这里与XYCAD官方实时沟通

GMT+8, 2025-1-22 15:59 , Processed in 0.113768 second(s), 3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