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客音响招募全国代理商工程商集成商合作伙伴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3749|回复: 2

怎樣拿無線麥克風才能展現最佳的音效?

[复制链接]

0

主题

139

回帖

278

积分

初级会员

积分
278

专家勋章版主勋章

QQ
发表于 2005-6-1 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涉及音响灯光机械视频方案从此不求人,秒拿预算!

亲,只有注册或登录才能下载更有用的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在舞台演出、大型集會或電視節目中,我常發現許多使用者拿無線麥克風的姿勢錯誤及不當的使用習慣感到非常惋惜,因為使用上的錯誤,對一支名貴的麥克風不但不能發揮原廠具有的優越特性,而且埋沒了原有的音質,結果比使用一支廉價的麥克風所展現的音效還差。<br>
<br>
許多音響控制師,只會挑剔麥克風本身的音質,以為只要擁有一支名貴的麥克風或自己試音覺得滿意者,就可以獲得滿意的音效,卻不知道指導使用者如何正確的使用才能發揮麥克風最佳的音質。其實麥克風只是整個音響系統音效的一部分,如果使用者對麥克風與其他音響器材的搭配、調整及使用操作瞭解不足,即使擁有世界最名貴的麥克風,也難能展現滿意的音效!就像一個開車的人對車子的特性及操作方法不瞭解,即使開一部名貴的跑車,也無法盡情發揮跑車的威力。<br>
<br>
如何使用無線麥克風,才能展現原廠優良的特性,首先應注意下列幾點基本使用方式:<br>
<br>
1、不要抓在無線麥克風的網頭上使用:<br>
許多演出者,以手掌抓著麥克風網頭的使用方式(如附圖1A、1B),是嚴重破壞麥克風音質及指向性的最不良姿態,以這樣的姿態使用麥克風,即使選用最名貴的麥克風,也會使原廠具有的絕佳特性,因而喪失變調!用手掌抱住網頭的結果等於隔絕音頭氣室周邊的音響迴路或改變氣室的諧振頻率,會導致麥克風的正面頻率響應特性及指向特性的分離度嚴重的劣化,而且因手掌的聚音效應造成某一段頻率的諧振而增強產生迴授聲。 <br>
圖 1A:<br>
抓著麥克風的上下網頭使用,是破壞音質及指向性<br>
最不良的姿勢。 圖 1B:<br>
抓著麥克風的下網頭使用,也是破壞音質及指向性<br>
不良的姿勢。 <br>
<br>
<br>
雖然無線麥克風因為沒有連線的纏絆,使用方便安全,但是使用者往往不用心研究拿麥克風的正確姿勢,任意抓在麥克風的網頭上,這樣的使用姿勢,必定會喪失麥克風原有的優越特性。一個演唱者要利用麥克風把美妙的歌聲原音重現出來,就必須要先學好拿麥克風的正確姿勢。拿麥克風的姿勢很簡單,只要記住一個重要原則:不管你怎樣的拿,就是不要抓在麥克風的網頭上;正確的使用姿態,應該握在麥克風的管身上。(如附圖2) <br>
<br>
圖 2:<br>
正確的使用姿態,應該握在麥克風的管身上,<br>
才能保持麥克風原有音質。<br><br>
<br>
<br>
2、 避免握在無線麥克風的天線部位使用:<br>
傳統的無線麥克風,天線都露在管身底部外面(如附圖3),先進的設計,都隱藏在管身上端(如附圖4)或底端(如附圖5)的內部,使用者如果手掌剛好握在管身與天線之間或附近(如附圖6A、B),會衰減天線的發射效率,而縮短接收距離及穩定性劣化,尤其兩手都握在管身及天線附近上面(如附圖7A、B),更會大幅衰減發射功率。<br>
<br>
<br><br>
<br>
3、 一手抓住兩支無線麥克風使用是最嚴重的錯誤方式:<br>
在電視節目中常發現某些使用者一手同時拿著兩支甚至三支無線麥克風使用的鏡頭感到非常驚訝(如附圖8),這是非常錯誤的使用方式,因為將兩個不同頻率的發射器靠近使用時,會產生內調失真的諧波干擾(如附圖9A、B),越靠近或頻率越多的多頻道同時使用系統,會使互相干擾及接收不穩定的問題更嚴重。<br>
<br>
兩支以上的無線麥克風靠在一起除了會產生高頻諧波干擾的問題外,更嚴重的是產生麥克風的音頻相位及指向性干涉現象(如附圖10A、B),破壞了麥克風原有正常的音質特性。當麥克風的音頻相位相同時,會使兩支麥克風的輸出相加,導致擴音機的音量提升而產生迴授聲;反之,因相位相反,則會使麥克風的輸出相減,導致擴音機的音量不足。<br>
<br>
麥克風的指向性也會因兩支麥克風的接近互相干涉,讓原來優良的指向特性劣化,這些特性的劣化程度,隨著兩支麥克風的距離遠近成正比,所以使用者應該避免一手拿著兩支或兩支以上的無線麥克風同時使用,避免造成音量、頻率響應及指向性劣化。有人以為多拿幾支可以避免使用中萬一有一支麥克風發生故障,另一支還可以使用。其實要防止無線麥克風發生使用上的異常,不是用這種『腳踏兩條船』的方法可以解決的,反而因這種錯誤的使用方式會帶來更嚴重的特性變化問題,建議應以『替換』取代『同時』使用才能避免上述的缺失。如果一定要同時使用多支麥克風,則必須把麥克風之間的距離至少拉開30公分以上,才能減少麥克風特性上的改變。<br>
<br>
<br>
<br>
圖 8:<br>
一手同時拿著兩支無線麥克風是非常錯誤的使用方式。<br><br><br>
圖 9A:<br>
兩支無線麥克風靠近時,會產生 嚴重 的諧波干擾 圖9B:<br>
兩支無線麥克風相距約30cm以上, 產生的諧波干擾低。 <br><br>
圖 10A:<br>
兩支無線麥克風的音頻相位相同時, 會使麥風的混合輸出相加。<br>圖 10B:<br>
兩支無線麥克風的音頻相位相反時, 會使麥克風的混合輸出相減。 <br>
<br>
4、 注意調整無線麥克風與嘴巴的距離:<br>
使用指向性的無線麥克風演唱,要注意拿麥克風的姿勢,因為麥克風與嘴巴的距離遠近,對靈敏度及音質會有相當明顯的變化,特別是因為麥克風的靈敏度與嘴巴距離的平方成反比,所以聲喉力道不足的演出者,不能拿麥克風離嘴巴太遠,又把擴音機的音量開大,這樣就容易導致產生迴授聲;大聲喉的演唱者,不必拿麥克風靠嘴巴太近,這樣會容易導致產生擴音機的過渡飽和失真。<br>
<br>
再者,由於振動膜口徑較大的指向性麥克風具有明顯的近接效應(Proximity effect)特性,當麥克風靠近嘴巴時,低音會隨著距離縮小而大幅提升,因此,如果你的聲喉低音不足,可以把麥克風靠近嘴巴一些,利用近接效應補償你的低音效果,讓你的聲音更加厚重而有磁性(如附圖11A);相反的,如果你的聲音太低沈,可以把麥克風離嘴巴遠一些,以減少麥克風的近接效應,降低低音的提升,讓你的聲音更加清晰亮麗。(如附圖11B)<br>
<br>
使用麥克風與嘴巴的距離對氣爆雜音(Pop Noise)也是影響很大,特別靈敏度高及低音響應較強的麥克風,氣爆雜音會更嚴重。為了減少這種雜音的缺失,除了要注意調整麥克風使用的最佳距離外,在選購麥克風時更要注意具有防止風暴雜音特性好的機種,越高級的麥克風對防止氣爆雜音的消除設計越講究。<br>
<br>
如上所述,同樣特性的麥克風以不同的使用姿勢,會大大的影響使用的音效,所以使用無線麥克風的演唱者,不是只擁有特性優越的麥克風就好,更重要的原則還是要自己擁有一支特性熟悉的麥克風,不斷的實際去體驗及練習最正確的使用姿勢,並知道如何善用麥克風與嘴巴的距離,調出最適合自己聲喉的音量與音調,並避免最困擾的氣爆雜音,才能展現麥克風最佳的使用效果。 <br>
<br><br>
圖11A:<br>
麥克風與嘴巴的距離愈近,靈敏度<br>
愈高,會因近接效應使低音提升。 圖11B:<br>
麥克風與嘴巴的距離愈遠,靈敏度<br>
愈低,會使低音減弱。 <br>
<br>
5、 避免無線麥克風面對著喇叭使用:<br>
一般演唱用的無線麥克風都是使用指向性的音頭,因此拿著麥克風站在喇叭兩側或後方的位置使用,比較不會產生迴授的嘯叫聲。(如附圖12)如果需站在喇叭的前方,則必須注意麥克風與喇叭的方向要控制在一定的角度下,才不致於產生迴授聲。 <br>
<br>
拿無線麥克風的姿勢以垂直或水平方向與喇叭的角度保持超過90度以上比較可以減少迴授聲的發生(如附圖13),心型指向性的麥克風正面與喇叭保持180度(如附圖14)或超指向性的麥克風正面與喇叭保持120~140度之間的迴授聲最小。(如附圖15)如果不瞭解自己使用麥克風的指向性,又面對著喇叭使用,就會容易引起迴授的巨響。將麥克風面對著喇叭使用是最忌諱的角度,在這樣的角度下不管任何名貴的麥克風都會很容易產生尖叫的迴授聲。<br>
<br>
<br><br>
圖 12:<br>
拿著麥克風站在喇叭兩側或後方的位置<br>
使用,比較不會產生迴授的嘯叫聲。 圖 13:<br>
麥克風與喇叭的角度保持超過90度<br>
以上,較可以減少迴授聲的產生。 <br><br>
圖14:<br>
心型指向性的麥克風正面與喇叭<br>
保持180度。 圖 15:<br>
超指向性的麥克風正面與喇叭保持<br>
120-140度之間的迴授聲最小。 <br><br>

5

主题

342

回帖

2万

积分

红宝石会员

积分
20469

专家勋章版主勋章

QQ
发表于 2011-9-14 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谢谢分享!
见贤思齐

0

主题

80

回帖

1491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1491

专家勋章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1-12-16 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了,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超薄音响 稀客领航
请用抖音扫一扫,关注XYCAD创始人直播

QQ|手机版|Archiver|XYCAD中国音响设计网 ( 京ICP备14030947号 )点击这里与XYCAD官方实时沟通

GMT+8, 2024-6-29 19:25 , Processed in 0.133793 second(s), 3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