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的進步,現場聲音增援的組合頻繁,工程師們開始去面對這樣的技術層面,開始有那不同的方式,也是目前很多有經驗的
sound man 所使用的行為,這種方式如下,在你沒有增加任何的增益輸入大鼓訊號時,你會發現是 -3 ~ 0 dB 之間,( 這是 MIDAS
XL-4 ),數位錶頭則是 -25 ~ -22 dBFS 之間,VU 錶則是 -20 ~ -10 VU 之間,這麼大的電平輸入為什麼 VU 錶頭只有那麼一點的動作,
各位這是正確的,請再參照我的文章”音量單位指示器”。
有經驗的 Sound Man 就以這樣的輸入值開始去做所有樂器的電平調整參考了,我們就來詳說一下,開始調整你想要的大鼓 EQ 之後
( 通常 EQ 修減後增益也跟著降低 ),那麼就再把輸入電平值提升到 -3 ~ 0 dB 之間,這樣的調整方式是建立在喇叭系統增援是很足夠
的現場,你去對應那表格,這麼一下的大鼓聲音是在 -3 ~ 0 dB 之間,那麼現場會差不多有 90 ~ 95 dB SPL 的大鼓音壓,
請注意!不管你的控台是在離喇叭多少距離所得到的,請你依前面的講述去思考,此時如果你的超低音系統有建立,
他有 95dB SPL 的輸出能力,那麼
Acoustical SPL =10 x log( 10^ ( 95 / 10 ) + 10^ ( 95 / 10 ))=98 dB
這大鼓聲將會在現場出現 95 ~ 98 dB SPL。
_
| | |
|
圖八 LAB放大器反應大鼓在-3 ~ 0 dB 的表示 | |
圖九 VU Meter 反應 +10 dB電平的表示 | | |
| 圖左 VU 錶這張圖
值得一提,它剛好被
我拍到一個有
+10 dB 能力的大鼓
電平,它使 VU 錶頭
的峰切燈亮起,
然而指針都還來不及
反應。 | | |
| 這樣的調整是你整個聲音系統的 Head Room 都還沒有使用到,有人會說這樣的音壓比例在現場是不夠的,我一定要不厭其煩的
解釋,上述參考圖表是一個標準,一個基本大鼓如果不使用到系統的 Head Room 照規矩調整出來之後,它可以在 40m、50m 出現
110 dB SPL 的音壓,這是因為你加足了現場大量的喇叭與放大器才能得到的 ( ﹩),這是很好的,然後再依次的以這個電平值逐次
的調整出相關的樂器聲音,這些樂器聲在調整後,平均下來它們同樣的會在 -3 ~ 0 dB 之間游走,數位錶頭則同上述,有人會問前面
的大鼓也是這樣的電平量,應該會增多啊,音樂電平就是這麼捉摸不定,kick 一聲後就剩下相關的樂器組合聲訊,被電器化之後,
錶頭的顯示特性自然就是這樣的表達,有時 kick 多一些,錶頭或許會最高 +1、+3 dB 值閃一下立刻就又是游走的表現,不過在機械
的 VU 錶上,這些樂器聲在調整後,它們卻會在 -7 ~ -2 ~ 0 VU 之間游走,同樣的會在 -3 ~ 0 dB 之間游走,因為這些會有綿黏的調性
如 Guitar 合弦,kb 的 string 聲音,在 VU 錶上,因為它的機械特性之故,只要不是瞬間的衝能,它會表達出來的,如此的一個大鼓
起始電平值為依據,下去調整出來的結果將會是類似這樣的情形,
特別說明,在做這樣的解說是完全不考慮你自己調整什麼樣的 EQ,那是個人的調整風格,不管調整後的結果是如何,大鼓的電平
仍然須要調整在 -3 ~ 0 dB 之間游走,還有所謂的依次的以這個電平值逐次的調整出相關的樂器聲音,是一個很基本的平衡預設,
例如調整 Guitar 與大鼓的聆聽點,你總不會把那吉他聲開得高過大鼓很多,或是 Guiar 一點點聲音而大鼓超出誇張程度吧,
這裡的條件是各項樂器都有聽到的,均化些,一個個樂器加上來是以大鼓的電平值去調配,感情表情的混音,那是稍後的事情,
希望各位瞭解我解釋的是什麼。
還有,這都還沒加入Vocal 聲音。
不幸的是一般我們所接觸到的聲音系統並不如人之意,聲音系統往往都是低於標準,也就是說控台所在的位置,當大鼓那一聲出現
壓根兒就是低於 90 dB SPL,
所以你會在調整時再試著去加大混音平台的輸出增益,也就是說音樂電營整體變成會長時間停留在 Head Room 的位置,這樣子是很
危險的,所以我一直強調聲音系統的建立與你控台調音的人,它們彼此之間是很重要的,如果你無法在理想的距離位置去操作聲音,
那麼你就必須很清楚你的系統在什麼距離下有多少的音壓值,例如你原先設定在 40m 的距離是運用 Head Room 得到 110 的最大
音壓,當現場節目設計原因,要你在 60 m 或是跟本無法預設的位置,你就必須清楚你不可能在 60 m 位置把聲音系統做到
110 dB SPL,就算硬撐到,那就等著燒東西了!
_
| | |
| | | | | |
| 我們花了很多的段落來解釋這音樂電平,如果很順利的領悟到這些引導步驟,
那麼你目前那些樂器輸入的通道音量推桿都應該是在0 的位置,
如果音樂是在進行著,那麼混音平台的總錶頭應該也是在 -3 ~ 0 dB 游走,
那麼從 0 dB ~ +15、+18 甚至 +24 dB 留了一大片的的動態是幹什麼用?
那當然是 Vocal 了。 Vocal Mic 在調整時幾乎是每個音控員最初會接觸到的過程。你不用費心思去
想他應該是在什麼位置,調整一支 58 的 Vocal Mic 是最能去定位的,
一般都將麥克風 ( 話筒 ) 靠近自己的嘴巴去調整電平,人們用英文 One!Two!
來聆聽並不是崇洋,而是一句 One 可以得到喇叭的中頻,一句 Two 可以得到
人聲在喇叭裡的中低頻域多或寡,我們的中文發音 一、二 並沒有這樣的頻域,
如果你真的討厭英文,那麼就找有 ㄅ 或 ㄊ 的重音來校準也可以的,
測試高頻可以去發出據有 s 或 ㄙ 的語音,總之最後目的就是能在正常電平下
得到一個標準的聲音,而你在貼近效應下出聲音,去大聲說話,
看到輸入端峰切燈亮起後,就再減少電平值,如此一支麥克風的輸入電平值
你就調整好了,
| | |
|
花一點小錢,買個有10^ / log等功能的計算機,
它會幫你很多忙的 | | |
Wireless Mic,無特別標示或開關,無線電麥克風接收器的輸出大部份是平衡式的 Line Leve,所以進入混音平台的位置應該是
Line In。將先前的有線麥克風為基準去年與無線電麥克風做比較,不一樣的情形當然是改變無線電麥克風的增益值去與有線麥克風
接近。完成後再同時兩支麥克風靠在一起調整是否有相位抵消的現象,依此要領把麥克風的數量調整完。
最後的動作就是當樂隊音樂電平開始時,你就將這個Vocal的聲音加入,因為唱歌或講話時,人們拿麥克風的位置不會像我們調整時
的那麼近嘴唇的發音,往往會有一個或兩個音頭的間距,這就是為何我們開始時是先把麥克風電平調整到峰切燈亮起以下就好,
就是為了要來迎應這間距的電平衰減。
噪音底層說。
教授完了上述的課程,0 dB ~ + 24 dB 這個範圍現在大家都應該清楚動態範圍、動態餘域(欲)的意思了,隨著時代的進步,有權威的
工程師或是現場經驗豐富的 Sound Man 或知名廠家等,開始有了另一個的說法與作法,20 dB 這段動態空間,因為後級峰切點的
限制,在實際現場使用上完全沒有好好的利用,又偏偏這是一台設備效能最好的地方!於似乎有的人開始會在控台輸出所連結的
下一級設備,如 EQ 或是 Crossover 的機器,在它們的輸入端去降低這個電平值,如此混音平台的電平動態整體又可以提高,
讓訊號可以得更佳的狀態,例如降低 EQ 輸入端 6 dB 那麼整體的控台工作電平就可以提升到 6 dB 的位置,如此又更遠離噪音底層,
然而又擔心 EQ 的增益被減,動態狀況不理想,於是就有所謂 1.4V 才會滿載的擴大器出現,就是原先的 0 dB/0.775V 後級峰切得
太早,混音器動態都沒有善用到,尤其是當旁邊有一另外輸出側錄裝置,都得再增家電平值才得達到電平標準,那麼 5 dB / 1.4V
就可以讓混音器本身工作時就有很好的動態。
相對的這樣子是將原先 20 dB 動態餘域(欲)變成剩下 10 dB 多而已,另一派人仕怎麼可能放棄辯論呢,主因是如果今天是操作一場
大型交響樂,那麼只有10 dB 多的動態餘域(欲)的空間,怎麼夠去承受那起伏高達 30 ~120 dB 以上的音樂轉換,廠家總是比較早
動悉到這種問題,先前看不懂 MIDAS XL-4 錶頭為何是在 12 dB ( 實施是 11 dB ) 的位置,它們把這 Head Room 訂定
10 dB ( +11 ~ 21 dB ),最低錶頭是 -36 dB 開始,這意思是他們說明你在操作一般的搖滾音樂起伏沒那麼誇張,12dB 換燈號讓你知道
再上去還有 10 dB 的 Hear Room,滿足這一派善用最大電平的人仕,而大型交響樂型態的節目時,最微弱的樂器聲只要是高於 -36 dB
就已經遠離噪音底層了,那麼等於 21- ( -36 ) = 57 dB,MIDAS 可以應付這樣的音樂動態表現,又滿足另一派人仕,利害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