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客系列音响,稀客出品,小型演出的最佳选择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3832|回复: 3

电影的声音

[复制链接]

0

主题

226

回帖

458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458

专家勋章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05-9-4 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涉及音响灯光机械视频方案从此不求人,秒拿预算!

亲,只有注册或登录才能下载更有用的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电影的声音<br>声音在日常生活当中与我们朝夕相处,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声音,当然声音在电影中也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现代的电影艺术已经离不开声音而单独发展,声音以其独特的感染力,使电影有了更加丰富的艺术感染力。没有了声音的电影会是什么样的呢?<br>
一, 首先来讲一下电影中声音的演变史。<br>起初的电影都是无声电影,在默片时代,一方面出于人在现实生活中的习惯,另一方面为了掩盖放映机的机器噪声,在放影片时,影院里总有乐队,钢琴或唱片之伴奏。<br>1927年,电影出现了声音,这是电影表现手法的一大变革。<br>
早期的电影由于录音设备的简陋和笨重,只能运用于对白和音乐,以及少量简单的音响效果,甚至由于技术设备的限制,导演竟不得不按照录音师的要求把念台词的演员“调度”到那不移动的话筒跟前去。当时银幕上的演员不是进行无聊的对话,就是唱歌,只要‘有声’就行。<br>
难怪当时的美国观众把这种片叫作“对白片”和“音乐片”。<br>到了三十年代中期,电影创作者认识到了声音在电影中的丰富多样的表现可能性,但也仅限于要求音响效果与对话之间的平衡,以及这两者合起来与音乐之间的平衡。音响效果的运用,由于那时主要在摄影棚内搭景拍摄,自然声源较缺乏;加之受戏剧概念的束缚,每个音响都要象舞台上那样必须有含义;同时还有录音技术水平限制,要求尽量避免因声音失真造成的误解(比如说,脚步声失真可能使人感到它带有凶兆等),因此对音响效果的运用较贫乏,背景音乐取代了背景音响,视觉环境与声音环境失去了平衡。具有远见的电影作曲家认为,应该从整个声带的构成来考虑电影音乐。这种见解就是要求把人声,自然声响和音乐,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考虑。<br>
四十年代磁性录音技术的出现,给电影的声音带来了广阔的前景。早先,光学还音系统的音频效应一般限于100至7,000赫兹,未能达到人耳的听觉频谱范围,而磁性录音的还音系统却超过了这一范围,从而为高保真度的音乐提供了条件。<br>
从六十年代开始,随着电声学及录音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有,电影声音的质量和表现力大为提高。从技术上,声音的清晰度已经达到了画面清晰度的水平。同时,由于新现实主义遍及全球的影响,电影中外景与实景的比重越来越大,画面背景上出现的自然声源也更丰富了,同期录音以及对逼真性的日益重视,自然音响的比重自然的增加了。这时,不论从技术条件还是从艺术实践来说,在国外的一些电影中不仅视觉和听觉因素已达到了平衡,而且在听觉范围内,人生(指人的声带发出的声音),自然音响和音乐三个方面也已达到了平衡。<br>
七十年代,西方研究成几种多声道降噪及信号增益系统,如道尔贝(Dolby),DBX和波尔温(Burwen)等。这类系统象摄影系统使用的胶片漫闪光的作用一样,在录音时,把频谱中出现噪音区的电频提高,还音时恢复正常,结果就突出了信号,降低了噪声。这种技术改革是关键性的。接着,这类系统又成功地转到光学声带上,从而可在电影院原由的光学还音设备上还放。这样,这一技术革命过程终于完成了。<br>
自从七十年代中期以来,电影在这方面的短短三,四年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一个越来越明确的新概念:音响环境(sound ambience)。这使电影声音,尤其是声画的关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新阶段。电影声音技术的长足发展才有了今天电影艺术的辉煌。<br>
二, 有声电影使电影变为视听艺术<br>电影史学家一般都以第一部受到观众欢迎的美国有声片《爵士歌王》出现的年代——1927年,作为有声电影的开始。<br>有声电影的初期,出现了100%的对白或100%的音乐的有声片,这是商业性的,技术性的以及艺术性的混乱。其后遗症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延续至今,并蔓延到电视剧中。<br>
声音给电影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br>
1. 电影反映现实的假定性更小了,更接近于生活。电影的现实,更具备了生活的逻辑。<br>
2. 表现的局限性小了,可以直接反映生活中的声音世界。声音无需象过去那样有视觉因素来承担,因而,视觉因素的到解放,能更好的发挥起本身的特点。<br>
3. 内在的运动更加丰富了。电影增加了内在的感情运动—音乐,和理性思维的运动—语言。<br>
4. 蒙太奇的作用改变了。<br>
5. 场面调度的作用增加了。纵深空间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因此画面的层次和声音的层次也就更加丰富了,所表达的含义也更复杂了。<br>
6. 电影节奏的形成因素不仅丰富了,并且复杂细腻了。<br>
7. 音乐摆脱了无声电影时期仅作为画面伴奏的从属地位,作为一个平等的因素参与作品之中。<br>
8. “无声”成为电影的表现手段。<br>
有声电影是一门视听艺术,既不应以视觉为主,也不能以听觉为主,两个因素的关系是相对平衡,有机结合的。<br>
三, 电影中声音的组成部分<br>
第五维度的声音,是指一切通过振动而发生的声波。电影中的声音亦然。这也就是人声、自然音响、音乐、另外还有一新因素——环境音响。<br>
1. 人声<br>
人声是指人的发生器官声带所发出的一切声音。其中主要的当然是人的话语。<br>
人声的音色、音高、节奏、力度,都有助于塑造人物性格的声音形象,然后、才和视觉形象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形象。在一出戏里,不同音色,音高,节奏和力度的人物声音形象所形成的总合效果,就仿佛是多声部的合唱。人声还可以表达情绪气氛。人声鼎沸,群情激昂,就是一种情绪气氛,而且不需要让听清他们的对话的内容。人生还可传达出时代感,地方色彩。不同的时代的语言有不同的特殊用语,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方言。<br>对于电影中人声的音质问题,存在着不同看法。有人主张舞台演出的美声学,他们要求声带上录下来的人声象舞台演出、朗诵、音乐会和灌唱片及广播的那种优美的音质。但是电影演员无需达此要求,从科学上说,话语有百分之六十的清晰度就达到可懂度。这给演员表现,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另外,据一些心理学家的研究,人们之间的交谈,其中有百分之七十五是靠语调、面不表情、手势,以及上下文的关系等思想的手段了。因此,不必要求百分之百的清晰度,强加于对话。<br>掌握最佳音质的录音技巧,这是基本功,那到艺术创作中去运用,就不一定要求最佳音质,而要求生活。正如,流畅的剪辑是对剪辑师的基本要求,但是在具体剪辑一场戏时,艺术上可能恰恰需要不连贯的跳跃式的剪辑。<br>人声还可作画外音的解说,内心独白,以及声音上的闪回等等。总之,不应把人声仅仅理解为台词。<br>
2. 自然音响<br>
自然音响指除人声和音乐之外,任何生活环境中的自然的和城市的噪声。<br>自然音响,不论其相应的画面是什么,它本身就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传达信息,并且不是始终需要依靠视觉画面找到戏剧根据的。<br>自然音响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br>
(1)。真实感。创造环境的真实感,维持观众对画面的兴趣。它与对话不同之处在于,对话要夺画面,自然音响则加强画面。<br>
(2)。扩大视野,打破画框。画外传来的音响,暗示出画外的另一个空间,打破了画框的局促感。<br>
(3)。创造环境的戏剧性情绪气氛,如示威群众的此起彼伏的人声,冲锋陷阵的坦克群的机器声等。<br>
(4)。剧作作用,即讲故事,和作为剧作动机的作用。<br>
(5)。运动感。尽管是单声道,至少可以表现出声源的距离感和纵身运动感。立体声则可以表现横向移动及斜线移动感。<br>
(6)。空间感。自然音响塑造空间的用途更大些。技艺高超的导演非常注意声音的空间感。近年来由于录音技术的进步,空间感已成为象色彩一样,是必不可少的了。<br>
(7)。刻画人物性格的能力 。通过人物的动作发出的声响的力度和节奏等,在一定程度上刻画人物。<br>
(8)。与画面的对位。例如,一部外国科普片中表现海底的虾群在互相搏斗,却配上了球赛的实况音响,这样就增添了一层幽默色彩。<br>
四.电影中的音乐<br>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时间的艺术,也是抽象概括的艺术。它所表现的思想不可能象视觉那样具体准确,然而它在情绪和感情上的概括能力,是任何其他艺术所不及的。它也超过对话,如果人的一切感情和情绪都能用话表达出来,世界上也就不需要音乐了。<br>
电影音乐不是纯粹的音乐,电影音乐也进入了电影的空间。从人的视听感知特点来说,视为主,听为辅。也就是,观众在看电影时对声音的接受是被动的音乐在电影中也是极赋感染力的,在影片中运用的得体会得到意外的效果,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影片《罗马,不设防的城市》的结尾,爱国神父被法西斯匪徒处决的一场戏,使许多观众感动得落泪,他们认为主人公的英勇牺牲使他们落泪了,而没意识到使他们受到强烈震撼的却是那段音乐。一段好的音乐确实会使观众在欣赏影片时,和电影中的情节发生共鸣,使电影的主题得到很好的发挥。<br>
电影中的音乐不应该具有独立的结构形式,否则会是喧宾夺主的了四十年代,电影音乐采用华格纳歌剧的主导动机形式,追求完整的结构形式,这是戏剧电影较强的时代的封闭性风格,但随着电影的发展电影摆脱了戏剧的影响。<br>
电影音乐的作用。<br>
电影音乐的主要作用是更密切地参与剧情,更深刻地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在可能情况下,发展音乐形象的戏剧冲突。如美国影片《卡萨布兰卡》中在夜总会里法国人唱的马塞曲与德国法西斯唱的德国国歌发生冲突,最后马塞曲压倒了德国国歌。<br>音乐可以用来烘托情绪气氛,这是影片中长用的方法。但是画面已清楚表达,则不用画蛇添足了现在国外采用的是色彩性的音乐,如,单簧管吹出一两个音符即可表达一种色彩。<br>对位是非常富有表现力的手段。一匹奔驰的马,与其用描绘性的音乐描写马的奔驰不如去表现那骑马者的心。我国的科教片《丹顶鹤的一家》中孤鹤回忆它的一家过去的欢乐家庭生活。这里的音乐不是同步的欢乐音乐,而是 给绘画蒙上了一层色彩,提醒观众这是孤鹤的回忆。在大多数情况下,对位比同步的表现要丰富,深刻。<br>
音乐还可以表现民族特征与地方特色。从音乐中,观众们大概可以了解到故事发生的地域。一个民族的特征,精神特点、习俗、命运、气质,都可在音乐中鲜明地表现出来。不同阶层,宗教也都有各自的特色。抗战的歌曲就分抗日根据地和蒋管区的两种。看新疆拍摄的电影,不看其画面而只看其音乐也会知道这是新疆拍的,因为片子音乐中有浓郁的维吾尔族特色,是我们一听就能听出来。<br>
音乐可以表达时代感。每个时代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乐曲的音调、曲式、演唱方式以及流行的乐器都有所不同。一支使用恰当的时代乐曲或歌曲,远远胜过造型方面——布景、道具、服装、发式——的精心设计。<br>
现在谈一下一些著名影片中的声音的运用。<br>
1998年,大红大紫的泰坦尼可号正是运用自己的〈my heart will go on〉一炮打响,<br>
正是这首音乐打动千万人的心使得这个影片大受欢迎。音乐渗透到电影的每一部分,通过音乐把浪漫和爱情表现的淋漓尽致,还是通过音乐的手段把忧伤处的悲哀也表现的深入人心,这部影片成功的因素,我觉得音乐是占很大一部分的。<br>电影〈音乐之声〉也是很经典地运用音乐的影片,整个影片贯穿于音乐当中,音乐给这部片带来清爽的感觉,音乐使的这部片里的人物的关系发生了变化。通过音乐的共同认知,影片的人物们达到了和谐相处,影片的主题曲〈雪绒花〉使观众的情绪达到了高潮,假若没有声音的存在这种效果是难以想象的,正是音乐给这部片以灵魂,使这部片经久不衰。<br>声音在电影中也可用于制造紧张气氛,预示将要发生的事情。很多恐怖影片都是应用这种恐怖音乐来制造恐怖效果的,比如在课堂放映过的〈THE OTHERS〉就是运用声音和光线来制造恐怖的,阴森森的音乐使人们充满了恐惧之情,在恐怖的事情发生之前总是会有一小段恐怖音乐伴随着。<br>声音给电影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把没有声音的电影的发展空间比做二维空间的话,加上声音以后的电影的空间是三维空间了,发展余地的拓展不是一点半点,而是划世纪的。有了声音能使得电影艺术家门能把现实世界描绘的更加真实。总的来说声音在电影中的出现是必然的,要是电影没有这么一个表现手段,那么电影的发展将是非常局限的,真难以想象没有音乐的现代电影会是什么样的。声音给电影增添了美感,给电影以更大的发展空间。很多现在所津津乐道的电影将不复存在,我们只能对着银屏发呆,因为都是默片。 <br>

0

主题

226

回帖

458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458

专家勋章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05-9-4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re:知识介绍,自己顶

知识介绍,自己顶

0

主题

85

回帖

256

积分

初级会员

积分
256
发表于 2014-3-2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LZ是天才,坚定完毕

16

主题

1023

回帖

8万

积分

钻石会员

积分
89956

专家勋章版主勋章

QQ
发表于 2014-3-2 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权当知识了解 也是好的 感谢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超薄音响 稀客领航
请用抖音扫一扫,关注XYCAD创始人直播

QQ|手机版|Archiver|XYCAD中国音响设计网 ( 京ICP备14030947号 )点击这里与XYCAD官方实时沟通

GMT+8, 2024-6-26 21:25 , Processed in 0.144302 second(s), 3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