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客系列音响,稀客出品,小型演出的最佳选择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3586|回复: 1

如何购买您的第一台数码调音台(3)

[复制链接]

2

主题

425

回帖

8万

积分

钻石会员

积分
84545

专家勋章版主勋章

QQ
发表于 2005-4-18 00: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涉及音响灯光机械视频方案从此不求人,秒拿预算!

亲,只有注册或登录才能下载更有用的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前二期中,我们为大家仔细比较了『数码调音台』(以下简称数字座)和『模拟调音台』(以下简称模拟座)之间的差异,并对目前市面上几台热门机种,详加评比了一番。相信各位有了这两个月下来的魔鬼特训基础,对于自己究竟该选择哪一台数字座,以及它能帮您做什么事,应该都了然于胸,心中大概有个底了吧? <br>
之前我们也曾提过:「数字座会随着不同的连结方式,展现完全不同的成品水准。」信哉斯言也!这句话对于所有音乐制作者来说,不论老少胖瘦,都可谓至理名言。许多初学的人,首先会被数字座后方密密麻麻、种类繁多的输出入接孔所吓着。接着,他们会因为自己『想当然耳』而接出来的可笑错误连接方式,让自己心爱的数字座功能大打折扣,结果辛苦(Mix Down)出来的作品,声音其实和麦克风直接插到你家床头音响上去录的成果差不多,呜呼天哉! <br>
『功能繁多』和『接孔多元』,正是数字座的两大千金不换的好优点,但这却也是一把可怕的双面刃,因为,只要一个处理不好,『功能繁多』常导致许多玩家操作茫然,『接孔多元』常让许多玩家不知所措,结果是:不要说花了大笔钞票购入的数字座功能无法发挥到淋漓尽致,光是搞清楚如何正确连接、如何正确操作,就已经足够焦头烂额,难以搞定啦,更遑论其它的东东了。许多兴高采烈抱回数字座的音乐人,就常因不知如何去正确连接自己这台数字老婆于其它器材上(模拟的或数字的),结果让自己心爱的数字老婆,只能变成一台昂贵的玩具,甚至是昂贵的垃圾,天天摆着长灰尘不说,可怜无辜的数位座老婆,也只能天天独守空闺,以泪洗面,哀叹自己遇人不淑,所嫁非人了。 <br>
好!就让我们一起来好好研究一下,究竟如何最有效率、最正确的连接数字座于其它器材上,大家一起来共同避免这一桩不幸的家庭亲情天伦伦理大悲剧吧! <br>
●最入门的玩家看这里! <br>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占目前国内作编曲人口绝大多数的『计算机音乐族』,也就是那些完全以『编曲软件』为中心的MIDI族。 <br>
这个族群的特征,就是从不『过带』。什么?什么叫『过带』?这个说来话长了,等一下再解释。总之,他们的特色,就是以计算机上的编曲软件为中心,然后,拿一台简便(→简单便宜)的模拟混音座,把自己仅有的一到二台音源器和键盘(通常是内建有音色的那一种)简单混音在一起,然后,自己的音乐作品,就永远以MID文件或编曲软件本身的档案格式保存下来,每一次要听曲子的时候,就直接把曲子从编曲软件上呼叫出来,当场播放,直接聆听。因为没有『过带』的动作,我们姑且叫这一型的人曰『无带族』,如果你不喜欢,那改叫高雅一点的『绝对计算机音乐族』也可以。 <br>
说到这里,『无带族』或『绝对计算机音乐族』可能要说话啦:「哎呀哎呀!我们就是没有钱(没信心、没需要)去买什么多轨录音机,或什么硬盘录音座的,既然如此,那我们何必要去花大笔银子去买什么又什么的『数字混音座』之流的哇!」说得好极了!但如果这么想,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br>
●以最低的预算,就可以实现自动化混音的梦想! <br>
首先,好吧,如果你手上真的只有一台音源(键盘),那就算了;但如果你手上有两台以上的琴(音源器),就算你的作品可能只是仅仅将两台琴(音源器)的声音混在一起,并没什么其它别的外部声音(好比收录真实的人声、吉他Solo…等),我们还是建议你:请及早改用数位混音座为佳!为什么呢? <br>
一个原因是:只有用数字混音座,你才可以将所有混音(Mixing)时的音源间音量、相位(Pan,即声音的左右)…等等大多数的状态,全都集中在一起,统一由计算机(编曲软件)来管理。这功能听起来感觉不坏,但为什么数字座才办得到?原因很简单:因为大多数的数字座上,都备有『MIDI』的功能,可以让数字座透过MIDI线,直接去和计算机编曲软件间互相沟通、传送讯息(就好像你家的音源器和计算机之间的那样)。就因这样,所以你才可以在编曲软件上,直接下一个『Program Change』或是『System Exclusive』(系统独享)(批注一)指令给混音座,然后,指头碰都不需去碰混音座半下,就可以让它立刻变换画面,或甚至改变整台的设定,以便你在最快的时间内,就可以马上进入你要的音场,聆听你的大作。另一个好处是:反过来,你之前在数位座上辛苦调了老半天所调出的平衡、音场什么的(即混音座上所有的参数设定),也可以透过『系统独享』的功能,通通『倒』(dump)到计算机上,请编曲软件为你储存在计算机硬盘中,然后下一次要用时,再把它叫出来,原封不动的直接『倒』回混音座上,一下子就万事OK了!这样既可省得每次都得认真抄笔记,把模拟座的推杆、旋钮状态,全当祖先族谱一样仔细抄录;又可免得老是得需辛苦挥汗,只要每叫一首曲子,就得一边看笔记,一边现场推推杆、调旋钮,既不经济,又不实惠,简直就跟北京猿人差不多,不是吗? <br>
(批注1)『system exclusive』也就是老外他们昵称的『dump』(倒水)。所谓『倒水』者也,就是把你目前音源器、混音座上的所有状态,全部通通一口气『倒』到计算机的编曲软件上,好像从这一杯水倒到那一杯去,原封不动,然后叫计算机记录下来,紧紧跟在那一首曲子上,这个专有名词就称作『system exclusive』(系统独享)。然后,你就自由了,你可以暂时先离开你目前手上的音源器、混音座音色音场状态,去为别首曲子调动它们音色和音场。等到以后如果你要听、要编辑旧的那首曲子时,你只要先叫出原先那一首,把跟在那曲子上的『system exclusive』再『倒』回音源器和混音座上,它们马上就会恢复当初你离开时候的状态,完全一模一样(故曰『独享』),让你可以从上次离开时的状态马上展开编辑,或聆听与上次完全相同的作品原貌、音场效果。这是计算机音乐上,一个十分实用的重要功能。几乎每一台只要算是专业级的MIDI编曲软件或音源机上,都一定会有这个『倒水』功能。(这也是检查您家音源机或编曲软件,是否够一定专业水准的重要指标!) <br>
●买一送多,绝对划算! <br>
第二个不敢不跟各位读者禀明的好处,就是:数字混音座通常都十分慷慨而大方,一般都有附赠了『内建效果器』、『内建动态压缩器』(注二)、『内建EQ(均衡器)』……等等在『过带』过程中所不可或缺的配备。(注三)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数位座『俗又大碗』,毕竟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些东西当然不是厂商免费白送的啦,所以说,数字座的单价,通常都有一定可观的水准,呜呼,瘦人荷包也。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你购买的是模拟座的话,这些东西,最后可能都还是得劳烦您老人家再挪动一下尊脚,自己多跑一趟提款机和乐器行,另行添购一次,然后,再外挂到你家的模拟座上头去才行。相对的,数字座上,这些必要的配备,大多是以『内建』的形态附加,直接附在你的机器里头,等于省去了未来还要花银子去买这些东东的麻烦,其实说起来还是很省的。(补充一句:这些玩意儿独立买回来可不便宜,把它们通通陆续加在一起,恐怕早已够你一开始就好好买一台够水准的数字座了)。 <br>
当然了,如果你说:「那些效果器、EQ、动态什么什么东东的,算什么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即无树,何处惹尘埃!我不买,照样可以做我的音乐,那些什么什么的,都是乐器商骗人的噱头!!」是的,此一说法气势磅礡、执地铿锵,让人对您的禅境与坚持,都不禁动容。没错!只要阁下发誓曰:我这一辈子,就是打死也绝不『过带』,此心不渝,可昭日月,那这些东西说真的,是真的不买也可以。不过,一首完全没过带的曲子,和距离可当『商品』来发售的之间,是有一段相当漫漫遥远的距离。盖『过带』者也,实乃有心音乐制作者,一条不可不经、不可逃避之不归路也(背景音乐:『One Way Ticket』,转『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br>
不扯了。说到『内建效果器』『内建动态压缩器』『内建EQ』这些『过带』上必备的基本配备,正因数字座上都是采『内建』的形态,也就是把它们全都当成是自家机器内的一部分,所以也惟有在数字座上,你才可以把你刚才辛苦调了好久的结果,随时利用前面提到的『系统独享』功能,轻轻松松『倒』到你家计算机的编曲软件上,储存在计算机硬盘中,然后去安心睡一个大头觉,等醒来以后,再愉愉快快『倒』回你的混音座上就行了(你要反复『倒』好几次也没有关系,因为计算机一首曲子里头,可以存好几个不同的『系统独享』,也就是允许一首曲子可以去尝试好几种不同的音场,然后通通都记录起来,时时聆听比较,够帅吧?)当然,若你还是很死硬的坚持使用模拟座,好,倘若今天非常幸运,你家的那些外挂机器,通通都有支持『系统独享』,那就天下太平,六畜平安。如果没有,那么,请如前面我们提到的,趁台电还没再度跳机停电前,快快拿起你祖先专用之笔记本,赶紧抄录下你家的十代族谱,然后下一次时…… <br>
●失真最少的音质表现 <br>
不少音乐制作的老行家们,过去都常诟病早期数位座的『AD/DA』(注四)超高的失真率、杂音、或甚至出现运算不及而延迟(delay)的现象。不容讳言,这些都是事实。过去由于『AD/DA』转换技术上的不成熟,以及运算能力不够快,这类现象确常出现,因此许多耳尖的音乐家或录音工程师们,都宁可去选择传统的模拟混音座,而对数字座,则一律『哼』的一声,嗤之以鼻。但是日换星移,随着『AD/DA』运算能力的大幅进步,如果今天还是抱持着如此古老的观念,那恐怕就有点大谬不然喽! <br>
首先,由于近几年来微处理器技术的日新月异,『AD/DA』转换也日益精确快速,不但过去运算上常见的问题,如今早已不存在,目前的『AD/DA』,更已做到『信雅达』的境界──失真少,音质出色,无延迟,几款市面上的数字座比起同一价位的模拟座,表现早已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模拟座所最不擅长的低频部分,数字座更是处理得可圈可点,面无难色。当然,不只如此而已,在『S/N』(注五) <br>
(批注2) 所谓『动态压缩器』就是『dynamic compressor』,负责将一首曲子的动态,控制到整首落差不致太大的装置。一般流行音乐最常运用到这一功能。(『动态』,就是指一首曲子中声量大小间的落差。例如电影配乐、大型管弦乐,就是所谓落差很大、高动态的音乐形态,这样讲大家应该就明白了吧?) <br>
(批注3) 少部分机种可能会缺了几样。比方说,只有『内建效果器』『内建EQ』,却缺少了『内建动态压缩器』…等。毕竟世间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不可能事事尽如人意也。 <br>
另一方面,只要你的线材使用得当,而且接法上也懂得尽量避免经过太多次『AD/DA』转换,一般来说,数字座的『S/N』,绝对比同价位的模拟座表现要好得太多。这也正是为什么不少耳朵相当挑剔的录音工程师们,最近也开始纷纷忍不住『变节』,偷偷私下绕跑的原因啦! <br>
说到要减少『AD/DA』,我们认为,即使你是『无带族』,玩音乐只是为了自娱娱人,真没什么太强的过带渴望,我们还是强烈呼吁,为了比较好的录音品质和储存,如果荷包允许,不妨还是去购买一台合用的DAT之类的数字录音器材。一台好的数字录音器材,通常都允许自己本身和数字座直接进行所谓『数字连结』,也就是直接透过数字的光纤,并不经过中间那一道『AD/DA』,而直接将数字讯号传送到数字的录音器材上,并以数字形式来记录录音的成果,所以可达近乎『无失真』的境界(只有当你要从录音器材上放音出来听时,它才第一次进行由数字转成模拟的手续,所以整个过程中间,都没什么机会去让声音可以失真)。当然了,如果你更有远见和气魄,懂得忍一时之痛,一开始就去买一台品质还不坏的『数字多轨录音机』(Digital MTR),那么,即使以后哪一天你心血来潮,想开始玩玩『过带』了,想开始把你的作品提升到专业的声音水准了,那你马上就有器材,可以利用『数字连结』,来进行既安心,品质又可靠的全数字化过带工作。 <br>
最后要补充一点。由于透过传统模拟座所进行的过带工作,声音往往都会沾染该台模拟座所特有的声音『色彩』,因而变得更加温暖,或更加富有人性的味道。许多音乐工作者,都十分喜欢这种过带后所带来的意外惊喜。不过,这种奇迹,请绝对不要期待会在你家数字座身上出现,因为数字座的声音特质,就是标榜『原音重现』;它最完美的形态,就是达到完全的『原音重现』──除非因为失真而音质变差了。所以各位由模拟座转入数字座的玩家朋友们,请先有这一个觉悟。 <br>
●言归正传 <br>
以上拉拉杂杂写了一堆话,其实都只是为了鼓励玩家朋友们,请早日投入数字化制作的康庄大道,个个都以明日音乐界、录音界的超新星自许,夙夜匪懈,一心一德,咨尔多士,以进大同。不过,限于篇幅,我们还是须得稍微言归正传一下:这一章主要是写给『以编曲软件为中心』的『无带族』看的【连接方式1】,因为实在是很简单,其实大家自己看看【附图一】,大概也就懂啦,不过笔者为了骗骗主编方老兄的稿费,所以也就不介意多写那么详细一点,造福你和我:请将您的所有琴(音源器)模拟输出,全都连到你的数字座『模拟输入』上。接下来,请将你所有的音源器,加上你的数字座本身,全都透过MIDI接口,来和计算机的编曲软件连结。至于数字座为什么也要透过MIDI来连接的原因,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为了『倒』数据,有时候从数字座倒到计算机,有时候从计算机倒回数字座。监听用的喇叭直接从数字座的『Monitor Out』输出。如果你有钱购买DAT或其它数字录音器材(如MD、MTR),就从数字座的Stereo In/Out连接两者。如果你的DAT上很幸运地有Digital In/Out,就不妨再多花一点银子去买两条光纤(一条好像七百多块台币,由于必需一来一往,当然需要两条了),然后和你的DAT直接进行『数字连结』,这是让失真减到最低的办法。 <br>
如果你是使用这种【连接方式1】来连结你的数字座,我们建议你不妨去选购那些『输入』接孔比较多的数字座,好方便以后持续可以扩充新的音源上去,而不虞输入接孔不够,到时候才呼天呛地,除了国父和 蒋公外,谁也救不了你。至于『输出』的接孔,因为基本上你应该没有什么『过带』上的考量,所以只要有一组基本的『模拟』立体输出、一组『数字』立体输出,再加上两组的模拟『Aux』输出(主要是用来连结外部效果器),这样就很足够了。 <br>
【连接方式2】 <br>
以Audio级计算机编曲软件为中心… <br>
●以『声卡』来连结您计算机和数字座! <br>
先解释一下,所谓的『Audio级』编曲软件,就是指那些具备了Audio处理能力(如录音、播放、混音、过带、剪辑)的MIDI编曲软件。目前大多数几个较有名的专业级编曲软件(如Cakewalk、Cubase、Logic、Performer、Vision),大多个个具备此一功能,价格也日趋合理。看来,编曲软件业界的战国时代,倒是造福了全世界我们这些苦哈哈的音乐族! <br>
【连接方式2】说穿了,其实只是上面【连接方式1】的改良加强版而已。它们两者间的最大差别,就是多了让计算机音乐玩家能在个人计算机上,运用特定的应用软件,直接录下并处理数字座所传来的Audio讯号之能力。数字座在这连接方式中,除了用MIDI来和计算机串联外,声音的部分,则是另外透过计算机上所插着的一块叫『声卡』的适配卡,来专司计算机和数字座之间的声音讯息传送工作。 <br>
●何谓专业声卡? <br>
在今天计算机科技如此普及的时代,『声卡』几乎已是我们每台计算机上非常非常~常见的基本配备之一了(如果还不知道这世间『声卡』为何物的人,请稍微问一下你周围那些有玩计算机游戏的朋友,立刻便知,笔者在这里不多做解释了),唯一的差别,就在声卡本身性能的好坏上、专业不专业而已。一般比较低档的的声卡,大都只有『模拟』的输出入接孔,而连结的方式,大多数是RCA接头(梅花接头)或小耳机孔。过去计算机的声卡主流是8位,而目前则演进到16位的声卡为主流。声卡所谓的『几位』,是指它那一块卡本身的『AD/DA』转换效能。原则上,一块声卡的『位』数越大,就代表它是越高档的家伙,而一片真正专业的录音卡,有时候甚至会高达18位、20位、24位的境界。当然,越高之『AD/DA』转换力,自然代表着更好的音质表现,也就更加符合专业级之需求了(目前24位录音卡,是个人计算机上的最高水平)。 <br>
够水准的专业录音卡,它们上头除了上述两种常见但效率普普的模拟输出入孔外,大多数的专业卡,都或多或少配备了能进行所谓『数字连结』的S/P DIF(注六)、AES/EBU(注七)、ADAT(注八)……等常见的数字式接孔,好方便音乐工作者可以透过『数字连结』,来尽可能减低所有『AD/DA』转换过程的失真。就笔者的经验来说,最方便的,莫过于还是一次能够传送最高8个频道给数字座的ADAT格式,不但方便有效率,而且品质稳定,表现令人击节赞赏。(当然,您的宝贝数字座上,当然也要配备有ADAT格式才行,否则一个巴掌可是拍不响的)。 <br>
好!基于会采用【连接方式2】的朋友们,个个都是摩拳擦掌,准备明日迈入专业音乐领域的超新星们,所以我们建议您,可千万别用您录音卡上的『模拟』输出入孔去连接您的计算机和数字座。无论如何,请去买一块比较够水准、上面提供有数字式接孔的录音卡,然后和你的宝贝数字座直接进行『数字连结』(请注意,你买的录音卡上的数字传输规格,要能配合您家数字座上现有的规格,要不然很可能导致两者无法互相『数字连结』,等于白花了银子买那一张卡)。连接方式请参阅【附图二】,至于声卡上多出来的模拟输出入,就把它拿来接接耳机、电玩喇叭等等之类的就行了。既然都花了大笔钞票决心要好好玩音乐了,就要玩得够水准、玩得更有未来性一点! <br>
现在向各位读者报告一下【连接方式2】它的优点和缺点。首先,我们先来看看优点的部分好了。这一种接法,基本上其实是将你的计算机,当成一台『数字多轨录音座』来使用。计算机透过编曲软件,去同时处理MIDI以及Audio两种讯息(一块好的专业效音卡,甚至允许一边放MIDI,一边把你的那一首MIDI曲子,就同时录到计算机的硬盘上去,也就是俗称之『实时硬盘录音』。由于现在计算机速度越来越快,所以这样高难度的一机多任务才办得到。这在五年前,大概还是『阿拉丁神灯』──天方夜谭)。 <br>
有的人可能会问了:真奇怪,为什么现在每一套专业级的编曲软件,几乎大家都赶时髦,同时支持了MIDI和Audio两种功能呢?这就只为了可以录音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基本上这样的设计,除了我们刚刚提到的,可以一边播放MIDI的曲子,一边就把它当场录下来之外,最主要的着眼点,主要还在透过你的编曲软件,把你已录下来的部分,直接以『波型』的形态,放到编曲软件里你的曲子上,与MIDI的部分共同摆一起,等下次放音时,你就同时可以听到MIDI的部分直接去驱动琴(音源器)所演奏出的声音,和声卡直接播放Audio波型档部分所发出来的声音,两者透过混音器,结合在一起(当然,你的声卡要够好,要不然就会听到很明显你MIDI部分由音源器演奏出来的声音,音质远优于声卡所播放出的Audio部分)。 <br>
(批注6) 『S/P DIF』是Sony + Philips Digital Interface 的缩写,是日本Sony和荷兰Philips两家公司所共同制定出的家电用数字传输规格,也是一般我们日常生活中CD音响、MD或DAT上最常见到的数字接孔。由于这一种规格主要是家电级的,所以它只有两个频道(即Stereo)。它的接头共有两种,一种是常见的RCA接头(即梅花接头),使用75Ω同轴电线;另一种是比较专业的Toslink的光纤接头,用光纤连结。 <br>
(批注7) 『AES/EBU』是欧美十分常见的一种专业数字传输规格,主要是用在专业的DAT数字录音领域。它和S/P DIF一样,一次只能传送左右(Stereo)两个频道,接头的格式称做XLR,外观特征是一个环里头,包含了三个小洞(小突起)。它使用110Ω的平衡式线材连接。 <br>
(批注8) 『ADAT』是知名合成乐器厂商Alesis公司所推出的专业用数字传输规格,主要是用于Alesis ADAT数字录音座,以及计算机的高档声卡上。它一次最多可以传送8个频道(等于4组Stereo),品质也相当出色。接孔使用Toslink的光纤接头,完全透过光纤来连结。它为了考虑使用者不同的声卡等级,所以有16位的Type I和20位的Type II两种格式。 <br>
当然,玩家朋友可能又忍不住要说话了:「既然我由MIDI演奏的部分,和录下来由Audio所播放的部分,跟本就是同样的东东,那这一个同时播放的功能,岂不是未免太太太无聊、太骗钱了吗?」问的好,没错!其实这个功能,主要是为了解决下面另外三个层次的问题: <br>
(1)解决最大发声数(polyphone)和乐器声部数(part)经常不足的问题:对于刚开始玩MIDI音乐,音源器(琴)还不够多的人(包括笔者自己),都常会碰到下面这样一个烦恼:就是发声数和声部数「又」不够啦!这是很头痛的问题,有时后编得正灵感泉源的时候,却被这样一个天外飞来的问题卡住,实在令人气得想砸东西。但这个伤脑筋时刻中,如果你的软、硬件配备都允许,那你就可以用下面的方式,来解决这一个头痛问题:发声数不够?声部不够?好,没关系!我先将我已经确定好没问题的MIDI编曲部分,都先录起来,放在计算机上,也就是先把它们都录成Audio波型档,然后摆在你的编曲软件上,接下来,你就可以不必再去担心什么碗糕发声数、声部数不够的问题,因为现在,你只要将那些录成Audio的MIDI部分发声数和声部数全都一口气空出来,再配合之前你录好的Audio部分,那你就可以继续使用MIDI编曲的方式,来进行几乎毫无限制的声部追加工作。这样,你岂不是要多少声部、发声数,就有多少声部和发声数了吗? <br>
(2)这样的作法,允许你加入琴(音源器)以外的外部声音,好比真实的人声演唱、真实的吉他Solo、真实的小提琴演奏、真实的萨克斯演奏、你家的小猫叫声……等等。你可以将写好的MIDI部分当作伴奏,然后请你的朋友戴上全罩式耳机,一边听着MIDI部分的伴奏,一边由你打开编曲机上的Audio录音功能,透过麦克风(接在混音座上),直接将他(她、牠)的演唱或Solo的部分,同步录到你的计算机上去(戴耳机的原因,是为了不要录下伴奏部分的声音)。如此一来,你不就等于在制作一份拥有真人演唱,或真实器乐演奏,让朋友羡『煞』得不得了的独家专辑了吗? <br>
(3)它让你可以进行简单的『过带』工作:从前面起,我们就一直反复提到『过带』,大家憋了很久,想必很多人一定都非常想知道什么叫做『过带』(Mix Down)吧?『过带』的观念十分复杂,这里只能简单提一下比较容易了解的粗浅观念。 <br>
简单来说,『过带』就是让每一声部,都维持在它们自己所谓『最佳的音场状态』中;也就是将每一声部,事先一一先去试出它们自己的最完美、最佳的效果器、EQ、动态压缩、相位、平衡……等状态,然后用『系统独享』方式(数字座),或笔记本(模拟座)记录起来,等到正式要『过带』时,再采用一次只录一轨的方式,将你要录的那轨之外的其它各轨,全都暂时先关(mute)起来,然后、一轨一轨,独立而同步的,一一依序录进计算机的硬盘中。等全都录完了,再将它们整个合并起来(也就是专业术语中所谓的『并轨』),这样,整个『过带』的工作就完成了。由于『过带』过程中,每样乐器都不像当初在音源器上的那样,大家必须可怜兮兮、共同迁就一个、两个并不怎样的共享效果器,而是各自都进了自己独家最佳的EQ、动态、相位、效果器、音量、音场状态,故当这些一轨一轨录下、『过』入硬盘里头的完美Audio音轨,最后『并』在一块儿时,成品的声音,自然就能达到所谓最佳的音响品质──音质清澈,响频饱满,声音开阔。 <br>
大约在九○年代之前,『过带』还只能在专业录音室、由专业录音工程师透过非常专业的高档混音座(照片上常可见到的那种密密麻麻推杆)与模拟盘带,才能做得到。而今日拜个人计算机科技之普及与速度提升,只要你家的计算机速度够快,你的宝贝声卡『AD/DA』也够狠,你就有能力在自己的家里、自己的房间中,也稍微过一下录音师的瘾,自己的曲子自己过带,自己的曲子自己『瞇』(Mix Down),把你的大作自己『瞇』到最佳状态,让它听里来更具专业的架势!(不过,话先说在前头,这毕竟只是『土法炼钢』而已!你再怎么努力『瞇』,大概也最多『瞇』到俗称的『DEMO带』水准。声音品质要好,要能达到所谓的『商品』级水准,当然还是得乖乖掏出银子,摸摸鼻子,进专业的录音室,由百万级的器材,以及经验时数上百小时的专业录音师,为你进行最专业的处理。『过带』学问深矣,录音师的经验十分重要,要不然的话,全世界的专业录音师早就全都饿死了,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个个赚翻了。如果你还是不信,请您把以后自己辛苦『瞇』出来的大作CD,和随便市面上一张评价还不错的流行歌曲CD,用稍微好一点的音响互相对着听一下,立刻就知道功力高下在哪矣。) <br>
●进行同步录音! <br>
话题似乎扯远了,我们现在言归正传。这一个【连接方式2】,其实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优点,就是它可以将所有MIDI与Audio的音量、相位、效果器、EQ、动态……等等攸关混音过带的重要参数控制,全都集中在一台数字座上来管理。当然,反过来,所有数字座上所调出来的过带最佳状态,也可以和【连接方式1】一样,全部『倒』回去计算机的编曲软件上,由它储存起来,然后下次再原封不动呼叫出来,『倒』过来。还有,如果你的数字座本身能接受由编曲软件外部之『遥控』,来执行所谓的『自动化混音』(注九)的话,请务必多善用此一高级机能,因为它可以大大提高你作品的声音深度。 <br>
既然提到『过带』,又提到『自动化混音』,我们就不得不认真讨论一下所谓的『同步』问题。可能还有的读者大爷会不解曰:「若夫『过带』与『自动化混音』者也,其与『同步』辈者,有啥关系也乎哉?」大哉问!大家想想看,当你在各轨过带,或跑自动化混音的时候,每一轨应该都要从同一个『共同的点』开始跑才行,如此各轨、所有参数的变化,才能够大家对得准。而那一个『共同的点』,总不能每次全靠读者大人您自己伟大的直觉,全凭听节拍器『嘟哒哒哒』敲了四下以后,准时按下编曲机上的录音钮吧!(说来惭愧,笔者以前就是用这种十分愚蠢的作法。人的误差是绝对免不了的,自己听起来以为准确的,实际可能每一轨开始的点都完全不一样,各自误差个半秒、十分之一秒而不自知)。所以MIDI器材上提供了所谓的『同步』功能,也就是由MIDI方式来互相沟通所有的音乐器材,说「大家准备,一、二、三!同时开始!」,然后所有的器材就通通一起跑,这就是计算机音乐上所谓的『同步』(注十)。 <br>
(批注9) 『自动化混音』(Auto Mix),亦即将所有你在『过带』过程中去调整过的参数变动,好比说音量、相位、效果器进入的量、EQ之变化、动态压缩器的幅度……等等之变化,全都让混音座本身,或外部计算机上的编曲软件来忠实记录下来,等到下一次要正式录音,或与别的过带轨来互相搭配试听之时,再原封不动,全部忠实再现。这是过带上一个十分重要的功能。通常,一台够水准的数字座,本身都一定会内建这种完整记录所有参数变化过程的功能,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它内建了『自动化混音』功能,更好的机种则还附有马达驱动的记忆式推杆,参数变动一目了然。而一些价格大众化的数字座,虽然没本钱内建『自动化混音』,但它们却允许透过编曲软件,来将这些过带过程中的参数变动,同样完完整整记录在计算机的编曲软件上,等下次要用时,再由编曲软件上进行半遥控,间接加以再现,可以算是『土法炼钢』的『自动化混音』吧。至于如果您所购买的,是一台模拟座的话……那请赶快去买一本精美厚重的华丽笔记本,另外,请也别忘了还要准备一只笔。 <br>
(批注10)『同步』说来简单,但是进行同步,必须考虑到许多问题不少,而且都十分琐碎。首先,同步必须先决定好『主从关系』。『主从关系』就是到底要以谁的『时脉』(Clock)为准。时脉提供者(也就是『主』,Clock = INT)每次绝对只能有一个,其它器材(『从』,Clock = EXT)都必须和它一致,这是铁则一。在专业上,有一种所谓的『水晶震荡器』,可作为所有器材同步时脉的基准。水晶震荡器的时脉固然十分稳定精确,但也贵得可以!一般来说,像我们这种可怜的泡面族贫苦人家,只有选择自己器材当中一台自认比较稳定的,来当大家的时脉基准(至于是哪一台,就有赖各位自己去多试几次才知道,没别的办法)。请记住一个特别的情形:那就是某些个性执拗的音源器,它们只能当人家的时脉基准,却绝对不受别人的时脉来控制(举例来说,只有MIDI OUT,却没有MIDI IN的该死器材…等),这时你只有乖乖举双手投降,直接以它为『主』,当大家的时脉基准,而其它人都向它致敬,向它看齐。这就是同步的铁则二。如果更不幸,这样令人头痛的家伙居然有两台在,请务必先将其中一台的数字连结撤除,改为模拟连结,否则,一旦执行同步,即将导致整个录音系统大乱,甚至严重当机,请千万小心。 <br>
接下来,我们需要将所有要同步的器材,全都调成同样的『取样频率』。每一台机器的『取样频率』各自不同(如48kHz、44kHz等),在进行同步前,这是第一个必须调成一致的地方。接着,就要开始着手调整时脉了。我们要调的东西,是『时脉同步检查码』(Word Clock)。一般来讲,所有进行『数字连结』的器材,在一开始要执行同步动作之初,都会先互相检查彼此的时脉同步检查码,看看是否一致(大多数器材的时脉同步检查码,是透过MIDI或『数字连结』的线来互相传送的,但笔者建议各位,请尽量使用独立的BNC专用时脉同步线,因为它是独立出来的,所以更稳定、更可靠)。请先把所有器材的时脉同步检查码,全都调成和时脉基准那台一样的值。时脉同步检查码都互相一致以后,基本上,你器材上的时脉校准工作,就算是告一段落了,这时,我们就可以来校正MTC或SMPTE这两种同步规格的『时间码』(Time Code),是否有和你的时脉维持正确的比例关系。 <br>
开始玩『同步』之前,必须先决定一个问题,就是到底由谁来提供大家『时脉基准』,也就是由谁来当大家的『大哥』,然后全部器材的时脉都以大哥为标准,通通都调成一个样。这个工作在专业术语上,叫做『时脉校准』,大家只要记得有这样一回事就可以了。在【连接方式2】中,我们要将数字座的时脉,和计算机录音卡上的时脉,完全校准到一致,才可以进行同步过带与自动化混音的工作。如果你用的『自动化混音』,是完全用编曲软件那一边来控制大局的,我们建议你,请将你的时脉,尽可能以计算机的为准,至于MTC或SMPTE(注十一)的时间码(Time Code),也都由计算机那一边统一,这是最方便的作法。 <br>
●考验你的计算机和硬盘… <br>
说了这么久,我想我们还是该来好好正视一下【连接方式2】它究竟有什么缺点。【连接方式2】,其实是给那些过去『只是单纯玩玩MID档』的纯业余玩家,当他们开始有心迈入真正『音乐制作』的殿堂时,所写的建议之言。老实说,【连接方式2】已经是相当专业音乐份子的玩法,许多国外的专业人士他们的个人音乐工作室,大多就是采用这种接法。也正因为它已开始踏足涉入专业音乐制作的领域,所以自然免不了必须开始讨论一些比较深入、艰深的观念,好比『硬盘录音』『过带』『自动混音』『同步』『数字连结』……等较属专业上的东东,希望玩家朋友们没被吓跑。由于过去这些东西,都只能在非常昂贵的专业录音室中才能进行,对一般音乐玩家而言,它们可谓相当遥远,非常的『神圣不可及』与『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在过去,若你想玩这些东西,唯一之道,大概就是去跟着一位乐界的老前辈,慢慢蹲很久,等哪一天你熬成婆了,就轮你有机会去碰碰那些恐怕比你这辈子贷款买房屋还更贵的白金器材。现在拜计算机科技之赐,只要你拥有一台还不错的高档计算机,就可以在家里自己一个人痛痛快快的好好『瞇』,好好剪,好好彻底玩玩这些以前录音工程师、制作人才碰得起的神圣玩意儿。 <br>
话虽如此,如果你的计算机配备不够高档,例如:CPU根本不够快(至少要233以上)、声卡还是16位的(请至少存钱买一块支持『硬盘录音』的18位以上专业录音卡)、硬盘也不够大(少说也请准备个3GB左右的)、没有SCSI界面(别告诉我你要用IDE接口跑硬盘录音),以及没一颗够清楚的大脑(很多音乐人是被那些硬件器材的操作观念吓跑的),以及坚定的信念(可以不看电影、不把马子,吃泡面存钱来买以上器材),我想你可能是玩不起这样的【连接方式2】。 <br>
【连接方式2】可以说是真正跨入专业『音乐制作』领域的第一步,它同时也是带你迈入更专业音乐领域的【连接方式3】【连接方式4】之跳板。我们认为,【连接方式2】是个人音乐玩家自己慢慢累积正确『音乐制作』的观念,一套很不错的快捷方式。当然啦,由【连接方式1】到【连接方式2】之间,倒也不是全没一种过渡性的作法,事实上,不少学生团体都是这样玩的:就是去购买一个『四轨录音机』(如Tascam 564、Fostex X-28)或『小型数字录音座』(如Roland VS-840、Fostex FD4等),来当做过带、制作最终成品的器材。说老实话,这对经济并不充裕的人来说,确实不失为一个非常不错的法子。为什么呢?因为从【连接方式1】算起,你也只不过需要额外追加一台四轨录音机,或一台小型硬盘录音座的价钱,再搭配你已经现有的数字座内建之效果器、均衡器等,这样做出来的成品,大概在校园中也吓吓叫、足以羡煞许多人了。不过今天我们所讨论的,是为大家引介一套更方便、更前瞻、也更有未来性的数字化计算机音乐制作环境,它可以陪你走得更远,也更接近梦寐以求的专业音乐制作领域。所以,我们就略去不讨论所谓的四轨录音机之事,毕竟用计算机来制作音乐,和用四轨录音机来编辑音乐,境界是完全不能同日而语的。 <br>
(批注11)MTC和SMPTE的『时间码』,是专司Audio(或Video)和MIDI『时脉』间,如何协调彼此同步关系之检查码。每一次进行同步,『时间码』和MIDI『时脉』间,都一定会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比例值,来当做MIDI和Audio波型档之间换算的统一基准。有了统一的基准,才可以避免MIDI部分和Audio部分,误差越走越大,最后大家各走各的。举例来说,如果你取样频率选择了48kHz,并使用SMPTE的格式,而一般SMPTE格式是定义一个『时间码』(Time Code)等于30单位的『格』(frame,原意是影片胶卷上的一格),所以,你只要将48000拿去除以30,就可以求出每一格frame=1600次时脉(Clock)之比例值。换言之,只要时脉滴滴答答响了1600次,SMPTE就推进一格,这就是你这次同步中,你MIDI部分和Audio(或Video)部分两者之间的关系。由于同步的格式有很多种,每个规格所定义的时间码和frame的格数都不太一样(例如有时候1单位的时间码=24或25格),如果这样的话,自然每一格所对应的时脉数也就各自不同了。这比例值要事先好好校对,要不然只要每次一开始同步过带,就会发生很多超出你想象的麻烦。 <br>
限于篇幅(也限于交稿快来不及了),我们必须在此先打住啦!希望这一期的内容,大家都还喜欢,也能对大家的音乐制作观念上有实质的裨益。下一期,我们将为各位读者大人们进一步介绍:什么是真正专业现场所用的【连接方式3】和【连接方式4】。【连接方式3】是以专业的『数字多轨录音座』或『数字盘带』,来取代传统的模拟式盘带,可说是目前非常专业的过带与录音接法。【连接方式4】则进入了所谓的『全面数字化』,所有的器材一律完全采用数字连结,藉此达到最低的失真,这是比较偏向写给音乐工程师看的。好

0

主题

91

回帖

274

积分

初级会员

积分
274
发表于 2014-3-11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鼎力支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超薄音响 稀客领航
请用抖音扫一扫,关注XYCAD创始人直播

QQ|手机版|Archiver|XYCAD中国音响设计网 ( 京ICP备14030947号 )点击这里与XYCAD官方实时沟通

GMT+8, 2024-6-26 15:40 , Processed in 0.145819 second(s), 3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