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客系列音响,稀客出品,小型演出的最佳选择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实现“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2010-12-28 11:17|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715| 评论: 0|来自: 文化部信息中心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实现“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文化部部长蔡武在第四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命名授牌会议上的讲话
2010-12-27 08:56

  今天(12月9日,编者注),文化部在天津隆重举行第四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命名授牌活动。我代表文化部向获得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的单位表示热烈的祝贺。希望你们珍惜荣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更好地保持和体现作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先进性和示范性,努力成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军企业。在此,也通过你们转达文化部党组对广大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界人士的亲切问候,你们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主体,你们的身上孕育着文化产业发展的创意与活力。文化部和各级文化部门将以自身实际的工作更好地服务广大文化企业发展,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这次会议既是一次命名活动,更是在“十一五”收官、“十二五”开局之时,文化部党组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动员部署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发展工作的一次重要会议。

  今年以来,全国文化产业界一直处在一种十分振奋、欢欣的精神状态之中。2月初,在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负责同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把文化建设作为全国全党要抓的重点任务之一,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八项重点工作之一。温家宝总理在讲话中强调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深刻阐述了文化与经济的关系。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要重点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其中第五个方面是“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同时,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培育骨干文化企业,生产更多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4月上旬,李长春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文化建设中的十大关系,其中就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了若干重要论断,这篇重要讲话6月16日发表在《求是》杂志上。4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听取了我受国务院委托所做的关于文化产业发展工作情况的汇报,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提出了许多意见建议,体现了全社会对文化产业的关注与重视。7月23日,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就文化建设发表了重要讲话,深刻指出,国际经验表明,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日益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对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提出了明确要求。10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了要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充分发挥文化在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中的功能,提出了要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推进文化创新、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为“十二五”时期文化建设描绘了美好的蓝图。

  今年以来党中央关于文化建设一系列的重大战略部署再次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律的清醒认识和自觉把握,集中鲜明地反映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精神动力。这是今年以来文化战线最重要最显著的发展变化。

  在这一系列重大部署和举措中,文化产业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也给文化产业工作赋予了很多新的任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强烈感受到,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进入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新时期、新阶段。

  我们要认真总结“十一五”以来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就,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重要战略部署,谋划“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的新发展,推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十一五”期间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潜力初步显现

  (一)“十一五”期间文化产业的新发展

  “十一五”期间,演艺业、动漫业、文化旅游、文化娱乐、艺术品、网络文化等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群众文化消费十分活跃,社会力量投资文化产业热情高涨,文化产品丰富多样,新型文化业态不断涌现,文化生产能力大为提升,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逐步增加,在满足人民群众文化消费需求、促进文化发展和繁荣、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文化产业快速增长,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十一五”时期全国文化产业年均增长速度在15%以上,比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速高6个百分点,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2008年至2009年,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文化产业逆势上扬,其消耗少、污染低、附加值高等优势进一步得到凸显,成为经济寒冬中的一股暖流。2009年文化产业增加值为8400亿元左右,比2008年现价增长10%,快于同期GDP的现价增长速度3.2个百分点。

  新兴产业发展迅猛,文化产业业态更加丰富。随着网络、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动漫游戏、数字音乐、移动多媒体等新兴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拓宽了文化产业的领域。2009年,全国动画片创作生产数量达到322部17万分钟,比2008年增长31%。原创动画《喜羊羊与灰太狼》票房过亿元,刷新了国产动画电影票房纪录;网络游戏市场规模达到258亿元,比2008年增长39.5%。

  文化产业成为各地经济发展的新亮点,成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着力点。不少地方文化产业的增长速度高于国民经济的整体增长速度,成为提供就业机会的重要行业、产业结构优化的朝阳行业和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为促进当地经济增长、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做出了积极贡献。以北京、上海、天津为代表的城市合理利用工业遗产、老旧厂房和近代建筑,建成了一批独具魅力的文化产业集聚区;河南、陕西、山西、安徽等地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通过文化产业让古老而厚重的传统文化焕发了青春;江苏、浙江、广东、湖南等地数字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产业与高科技结合亮点频现;四川、云南、广西、青海等西部省(区)积极开掘合理利用当地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通过发展文化产业帮助少数民族同胞增收致富。

  文化产业投资和文化资源开发持续升温,文化产业集群不断形成。文化产业高附加值的特性吸引了投资者的目光,大量资本和人力资源涌进文化领域,文化产业成为社会资本追逐的新热点。如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产业的深圳华强集团,大规模投资文化产业,成为国内文化主题公园的新锐。化工企业广西维尼纶集团参与投资制作的全球第一部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已经成为中国文化旅游的一枝奇葩。

  过去的5年,一批文化产业园区相继建设和投入使用,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有效地发挥了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北京市市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数量已达30家,覆盖了北京市全部区县,八大重点行业。上海市有文化产业园区75家,集聚了2500多家文化企业和2万多名高层次创意人才。江苏省建成或在建的文化产业园区有60多家。文化部和北京市、天津市分别共建的中国动漫游戏城和国家动漫产业综合示范园正式启动。

  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2009年,我国境外商业演出团组数约为426个,演出场次16373场。以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天创国际演艺制作交流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文化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并开始实施“本土化”战略,抢占国际文化竞争的主动权。

  总体看,经过“十一五”时期的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提高国民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已经成为提升经济、产业和产品的文化内涵,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扩大就业和创业的重要产业;已经成为提升国家和区域文化品格、增加吸引力、扩大影响力、提高竞争力的重要动力。以《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为标志,文化产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最新评论

超薄音响 稀客领航
请用抖音扫一扫,关注XYCAD创始人直播

QQ|手机版|Archiver|XYCAD中国音响设计网 ( 京ICP备14030947号 )点击这里与XYCAD官方实时沟通

GMT+8, 2024-6-26 08:53 , Processed in 0.091307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