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客音响招募全国代理商工程商集成商合作伙伴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实现“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2010-12-28 11:17|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717| 评论: 0|来自: 文化部信息中心

三、当前做好文化产业工作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当前,各级文化行政部门要深入学习领会十七届五中全会对文化产业提出的新要求,自觉把思想统一到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上来,按照“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总要求、新要求来重新审视文化产业和文化产业工作,及时调整工作安排。这里,我提出几个问题请大家思考和把握。

  (一)明确文化产业发展的定位,防止出现偏差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建设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遵循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轮驱动”“双翼齐飞”的思路。文化事业发展必须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为骨干,以基层为重点,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方针,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体现公益性、均等性、基本性和便利性,以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这里,特别强调“政府主导”。这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要确保投入,重视建设,狠抓落实,强化领导。同时,要运用各种方法,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而文化产业发展则必须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要求,坚持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致力于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规范的文化市场,提高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以提供高质量的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消费需求。在谈经营性文化产业的时候,也不能忘了把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一项基本前提。文化系统的同志要弄清楚文化的两种属性,弄清政府的责任,区分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的不同任务。一段时间以来,一些文章或演讲中有人提到所谓“文化的市场化、产业化”问题,我们要纠正这种说法,要不断重申我们从来没有提出要把文化“市场化”“产业化”这样的命题。这个命题本身是片面的、不科学的,甚至是错误的。凡是公益性文化事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都必须是政府主导,依靠财政投入,以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为骨干,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的文化需求,这是政府的责任,不存在“市场化”的问题。只有在经营性文化产业领域,才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要注意振兴文化产业不是政府直接办企业、办产业,政府的职能是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搭建好服务平台,做好政策引导,搞好市场监管,政府不越俎代庖。这里要特别强调,文化产业的发展一定要走科学发展之路,做到又好又快,“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要更加注重内涵、质量、效益,坚决克服一哄而上、盲目发展的倾向。

  (二)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始终注重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内容引导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这一点,是今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国务院关于文化产业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时,委员们意见比较集中的一个问题。不少同志对当前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精品力作少、创作低俗化的问题意见很突出,有的甚至提出了批评。这里我要强调,无论是文化事业还是文化产业,都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方向,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文化产业是产业,但首先是文化。因此,如何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既要实现经济效益,又要确保其社会效益,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方向,是每个文化企业都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必须要研究思考的问题。

  过去,文艺院团、文化生产单位都是文化部门直属的事业单位。抓直属院团的艺术生产,我们有一套办法和经验。但转企改制之后,这些院团和其他民营文化企业一样成为市场主体,都是我们服务和管理的对象,而且社会资本投资兴办的文化企业数量更大。如何对文化企业的创作生产进行内容引导,如何确保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这些新的文化产业主体的创作和生产,是文化行政部门的一个新课题,也是一个挑战。在改变了对文化生产单位的隶属管理后,在实现了“三个转变”后,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对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还有没有引导力、调控力,是我们必须深入探索和实践的。既要坚持发挥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来引导文化创造的方向,更要研究综合运用专项资金、税收调节、投融资推荐、表彰奖励、人员培训、文艺批评、市场监管、行政执法等多种手段来保证和促进在文化产业发展进程中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同样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要深入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激发文化创造力,推动创作生产更多深受群众喜爱,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培养和造就更多引领时代、德艺双馨的文化人才,真正发挥出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重要功能。

  (三)围绕“支柱性产业”这一新定位谋划文化产业新发展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那么什么是“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怎样才能真正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就成为摆在我们各级文化行政部门负责人面前需要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一般认为,支柱性产业需具备几个特点:一是产业规模较大,占GDP的5%以上;二是发展较快,市场需求高;三是就业涵盖广;四是关联度大;五是节约资源和能源。对照这一要求,目前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与之还有差距,所以才要“推动成为”。

  我们要进一步组织研究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文化产业的内涵、外延、特点和规律,研究文化产业影响和贡献国民经济,促进和扩大就业等方面的优势与发展潜力,研究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研究尽快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的政策措施。各地也要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研究提出使文化产业成为当地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主要标准和发展路径,从而真正推动文化产业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出更大贡献。

  

最新评论

超薄音响 稀客领航
请用抖音扫一扫,关注XYCAD创始人直播

QQ|手机版|Archiver|XYCAD中国音响设计网 ( 京ICP备14030947号 )点击这里与XYCAD官方实时沟通

GMT+8, 2024-6-29 05:06 , Processed in 0.099562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